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 资讯频道 > 航空资讯 > 国内首次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新分支”!吴尊友:无论怎么变异,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国内首次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新分支”!吴尊友:无论怎么变异,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2-04-27 09:01:17

  4月25日,山东省烟台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4月24日0时至24时,该市新增感染者36例。目前已完成对16例本土病例基因测序分析,为同一条传播链,病例基因分型为奥密克戎BA.2.3进化分支,该基因分型为国内首次出现。

  发布会上,山东省烟台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王桂强表示,结合这些病例特征看,疫情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可能已经隐匿传播一段时间。

  BA.2.3系国内首次发现,更危险吗?

  据了解,奥密克戎BA.2.3最早是在2021年9月被发现,并且目前病例多存在于欧洲。4月13日,那不勒斯大学COVID-19工作组遗传学家在接受意大利安莎通讯采访时介绍,新的COVID-19亚变种BA.2.3目前约占意大利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20%以上,起源于BA.2亚变体,但具有比BA.2更多的突变。

  与此同时,美国阿肯色州州立大学的副教授Raj Rajnarayanan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近期美国和加拿大的疫情变种分布详情:在近30天内BA.2.3占据加拿大确诊的13.73%。而在美国,近15天的确诊病例中,BA.2.3占据10.49%。

  不过,目前关于BA2.3进化毒株的报道较少,病毒变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对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毒力等也缺少相关的研究数据。但从全球疫情的变种传播和进化形势变化来看,BA.2.3还是十分值得警惕!其在北美已经进入TOP5的值得关注毒株。

  无论怎么变异,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传染性越来越强?致病性越来降低?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冠病毒变异一直在持续发生,有些变异改变了其生物性特征,影响其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有些人认为,新冠病毒朝着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面变异。实际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传染性与致病性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这两个方面的反向关系,更多是人的社会学属性决定的。”

  吴尊友解释,“当致病性减弱后,感染者的症状轻,有更多时间在社会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人,从而造成更多人感染。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规律,既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也往增强方向发展。无论它怎么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

  必须坚持“动态清零”,躺平是一场灾难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有人说越来越“流感化”,我们是不是可以“躺平”了?

  4月22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传播力、致病力、病死率等都远远超过流感。

  梁万年以香港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来举例,香港人群的奥密克戎流行株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是流感的七倍到八倍。从老年人群来看的话,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它的病死率将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目前老年人口疫苗接种率相对来说还不够高。”梁万年表示,一旦疫情管控放松,它的结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肯定是病毒广泛地传播,老年人群的重症和死亡数量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大量重症的出现,反过来挤兑医疗系统,而且随着医务人员感染势必又会造成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将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是一个灾难。”梁万年强调。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阅读

更多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