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中秋 >中秋习俗 >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3 09:20:29
中秋节,是春节到来前,极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凝聚着中国古人的传统情感与文化,是影响深远的民族节日之一。在宋代文人的笔下,中秋是“明月几时有”,中秋也是“千里共婵娟”。纵观中国文学史坛,自从宋代开始,文人笔下才开始有了对中秋节的大规模描写。通读《全宋词》,与中秋有关的题材宋词,竟然多的262首。中秋与宋词,是独属于这个遥远时代的鲜明特点。在中国文学史的浩瀚宝库中,为何只有宋朝诞生了如此多的中秋词呢?中秋词起源,还看宋朝最具意境的中秋,绝对是宋代文人笔下的中秋。那些吟中秋月、赏月、歌颂团圆的诗词歌赋,都是在两宋之际兴起的。其实这一切都要从中秋节的起源说起,《国语·周语上》有记载,中国古人有秋分祭月的习俗,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秋分夕月之日,虽说《周礼》一书中,已经出现了“中秋”一词,但是在宋朝以前,中秋并不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从西周至唐朝,它只是一个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气,并非现在的“法定节日”。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1

虽说在唐代诗人笔下,对于中秋赏月的这一习俗描绘甚多,但是中秋在唐朝算不上一个大节,它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端午、元旦等节日。只是唐代赏月之风盛起,唐代文人也为中秋文学开创了一个先河,赏月、拜月之风,也给中秋词提供了一张时代温床。北宋太宗年间,八月十五正式成为中秋节以后,宋代文人的美学之风与中秋紧密结合,此后,开辟了中秋节的“把酒问青天”。宋代之所以能够诞生如此多与中秋有关的文学作品,与这个时代繁荣的物质基础紧密相连。“宋词”是紧接唐诗之后的“一代之文学”,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高度繁荣,就是有经济、文学、思想、心理背景作为支撑。人们总说“大唐盛世”一词,然而北宋的经济水平,其繁荣程度要远胜与唐朝。在宋朝一统中原以前,人们生活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之中,农耕经济、独立工商业地位十分低下。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2

在两宋统治中原300年时间里,宋代的平均农业产值,一直要高于唐代农业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私人手工业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随着市镇的出现,城市商业经济空前发展,那些沿街而立、昼夜不绝的酒楼、商肆,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因为物质文化的丰富,能促进城市中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尤其是每年的传统节日,对于众人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宋代推崇中秋节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现代人所用的商业手段,其实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淘宝为了促进消费,每年的“520”“6.18”“双11”,都变成了当下时代一些新的节日。中秋节也是如此,商人为了推动自己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在中秋节的活动中也带入了浓厚的商业心,中秋不仅是一个节日,它也是促进商品交换的绝佳时机。热闹的城市里,每一场节日的举办,就是一场商业和文化的狂欢盛会。商业经济的空前自由,让宋代的节日远比唐朝更加热闹,也更加全民化。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3

繁荣的经济背景孕育了中秋词,而另一方面的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将中秋词推向高潮。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相较于从前,宋朝的文人地位之高这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让社会上层形成了众多文人集团,让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士大夫为了彰显自己的情怀,他们浅酌低唱,他们纵情享乐,他们狂歌醉舞,这些文人的狂欢精神,都可在宋词中窥见,也可在中秋词中窥见。中秋词之“月”中秋词中的核心意象一共有三种“月”、“嫦娥”、“桂花”,这三者是这个节日独有的意象。凡是书写中秋节日的词,必然少不了这三种印象。中秋佳节最具有代表的便是“月”,那一轮当空的皓月,让多少文人骚客为他们用尽笔墨,又让多少古往今来者寄托着无限情思。那一抹亲人皎洁的月色,又是如何发展成为望月怀人的团圆主题呢?其实这是一种走近千百年沧桑还得以凝结的固定审美。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4

在浩瀚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月”一直带有着思乡之意,也寄托着离人的相思之情,从古至今借月抒情的诗歌数不胜数。中秋词里的“月”,时而光辉皎洁,时而雅致清冷,时而月色残残,但是文人笔下的这一轮明月,总是带有一种空灵意境,这是独属于宋代文人的雅致文学。宋人的审美倾向皆偏向于“雅”,他们不是唐朝那种张扬的繁华,而是一种细腻精致的典雅之美。前人写月,都在表达离人之愁,故乡之远;宋人写月时,是一种“月是人非”的苦涩,也是一种“旧时月色”的惆怅,更是一种“千里共婵娟”的失意。宋朝人爱“月”,他们更爱用月来表达自己哀怨缠绵的情感,因此,读宋朝人写月的中秋词,总能够读出生命的沉思与悲歌。“月”在这些悲歌之中充当了导火索,苏轼有许多与中秋有关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皆是借中秋之夜抒发个人感怀的经典之作。这两首词的意境十分类似,有着“玉宇琼楼”的梦幻美景,又有着难以化解的愁绪。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既是对于家乡的思念,也是对自己仕途多舛的伤感。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5

秋日的这轮月亮,远比其他任何一个世界的月亮更加带有悲情。每次提到秋季,人们所要能想到的就是一切繁华落幕,人生迟暮所带来的“悲”。前文中所提秋分祭月,更是将这两种悲情联系在一起。这样子的中秋节,似乎也就带上了一抹悲情色彩,当这一天结束,满月之夜逝去,接踵而至的便是带着肃杀之气的秋日。这中秋庆典如此热闹,更像一场一年之中的最后狂欢,这也是为何宋代文人专门借着中秋之月大做文章。中秋词之“嫦娥”“嫦娥”也是文人笔下最常提到的一种中秋意象,它是“月”的另一种代称,也是一种独立意象。嫦娥出现在宋代中秋词中,大多时候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她在诗词中有着多种称呼,“婵娟”、“素娥”等都是她的化名。嫦娥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孤寂、哀怨色彩而来。《搜神记》一书中,明确记载了《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神话,所以在唐代的诗歌中,读者所能读到的嫦娥形象,都是一个孤寂落寞、独守空闺的美貌怨妇。行至宋代,文人笔下的嫦娥形象,又发生了拓展与转变。她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怨妇,而是一位可以和宋代文人精神相契合的女性化意象。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6

宋代词坛,虽有以辛、苏二人为代表的豪放派,可是整个文坛主流仍以婉约派为主,这是因为宋代文人总是在政治上失意,他们被贬官、流放,被朝廷排斥、打击,被效忠的统治者所疏远,所以宋代文人总喜欢用“怨妇”、“弃妇”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嫦娥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典型怨妇形象,她身世漂泊,与家人天人永隔,这种孤独落寞的处境,与那些失意的文人骚客极为相似,因此,嫦娥才能宋代中秋词意象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秋词之“桂花”“桂花”这一意象,也在中秋词中较为常见。宋词中的“桂”,一指桂花,二指月亮。每个秋季,正值金桂飘香,十里之外都沉醉于桂花的香气之中。伴随着皎洁明月,八月十五一家人团聚,在香气中赏月,更是一件雅事。所以中秋词从来不缺乏桂花的声音,“桂花影里年年见”、“桂子风前笑语香”,桂花带着香气在宋词中蔓延开来,不仅让词更加具有意境,同时也给中秋词添上了一缕甜蜜芬芳的香气。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7

“桂花”之所以会代指月亮,其实就来源于世人所熟知的“吴刚伐桂”这个传说。广寒宫里有一株500丈高的桂花树,吴刚犯了错,日夜砍伐这颗桂树。此后,“桂花、桂树”开始带着月亮,月色下的影子,也被称之为“桂影”。中秋桂花的双重含义由此而来,天上有桂树,人间有桂香,宋代文人喜爱用“香草美人”展露自己的品性高洁,这桂花就是“香草”,这嫦娥就是“美人”。因此,宋代的中秋词,会有如此多的桂花和嫦娥,其实都是人们追求雅致,展示自己独善其身的理想。

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8

在这个中秋佳节,月色皎洁照九州,人们抬头之时,看到天空那一轮明月,有人在思乡,有人在团圆。不知道在这个中秋节,何人与同赏月,何人与你同赏桂?或许当你漂泊异乡,再次读到这些宋代中秋词,才更能够感受到月圆人亦缺的文人惆怅。(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资料:《论宋代中秋词创作的背景》《宋代中秋词的文化探析》《宋代中秋词研究》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