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端午 >端午习俗 >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3 09:12:43

午在望,街巷上开始飘起粽香。即便是生活在一个一年到头以粽子而闻名的地方,每到这个时候,这些熟悉的味道,依然会变得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田东江老师笔下的端午节。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

端午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2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2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3

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前些天开始,关于粽子的话题循例已经蜂拥而至,焦点仍然是“天价”与否。这种话题持续好几年了。端午民俗事项之一,正是吃粽子。从前我在京郊顺义县那个三县(顺义、通县、三河)交界的村庄生活时,都是自家动手包粽子,不仅绝对“平民”,而且回想起来绝对纯天然:到苇塘里劈苇叶做粽子叶,在井台边割马蔺做绳。馅儿嘛,就是江米加红枣。蒸熟的粽子因而是淡的,吃的时候要蘸糖。到广东之后,发现广式粽子真是另外一个天地,不要说裹蒸粽连外形都大异其趣,就算模样相似,糯米包裹着的“内容”也百花齐放得令人瞠目结舌,鲜肉、蛋黄、香菇……似乎什么都不在话下。

粽子的历史相当悠久。西晋周处《风土记》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角黍就是粽子;还有“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据说,这是关于粽子和端午的最早记载,显然还没有和屈原关联。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他还引进一个传说:东汉刘秀时,长沙区曲见到一个自称“三闾大夫”的人,告诉他:“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区曲照着办了,相沿下来,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这两则记载,正可小小地验证一下顾颉刚先生的“古史层累说”: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此陆游《过邻家》句。糉,即粽子。查《说文解字》:糉,“芦叶裹米也,作弄切”。《水浒传》写到了宋朝的很多节日,元宵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端午节自然不会例外。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之后,杨志就在梁中书的手下做事,转眼间端午来到,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端阳”,这里有一段端午民俗的文学化描写:“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奸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撒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其乐融融之际,蔡夫人提醒老公别忘了“富贵功名从何而来”,梁中书说早为丈人蔡京的生日准备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就是后来被晁盖他们“智劫”的那些“生辰纲”。比照纪实的《东京梦华录》,可知《水济传》对端午民俗的所言不虚。在节物方面,《东京梦华录》说有“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含义如何,前人都已做出考证。比如百索,高承《事物纪原》引《续汉书》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施门户”,目的是以止恶气。宋之“百索”,在高承看来“即朱索之遗事也”,只是“本以饰门户,而今人约以臂,相承之误也”。《水浒传》为什么说“角黍堆金”呢?南宋陈元靓《岁时广 记》引《岁时杂记》说:“端五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粘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糉。或加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也就是说,角黍堆金是剥掉了棕叶的情形,形容的不是粽子的外表而是“内涵”。

端午到来之前,《东京梦华录》说:“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这种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水济传》中的描写可相印证,后者正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也说不定。就粽子本身而言,也是“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糉、锥糉、茭糉、筒糉、秤锤糉,又有九子糉”,等等,或者都有相应的文化含义吧。2005年6月,江西省德安县意外发现一座宋墓,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这两个粽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只不知该归为宋代那么多粽子品种中的哪一种?

传说中的端午节来源有好几个,千百年来,占上风的自然是纪念屈原。前两天看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应时节目,在什么地方拍的忘了,那地方保留的民俗是真的要在江中投粽,且要坐船到“屈平河”去投。一名年轻的女记者跟着采访,上船之前一再询问那条为什么叫屈平河。村民或许没有听懂,或许也不清楚,总之是语焉不详,答非所问,最后说到那条河在乐脚坪还是落脚坪,沾了个“ ping”音吧,女记者乃有恍然大悟之感。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开篇就是这句。你说为什么叫屈平河,还用问吗?女记者不仅连常识都不具备,而且专事此行却连必要的功课都不做一做,悲哉!

2014年6月2日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4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5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6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7

龙舟

端午临近的缘故,从一大早开始,窗外就不断传来擂鼓声和鞭炮声。该是附近的村民在练习龙舟,准备参加竞渡吧。说是村民已经不够准确,我所居住的广州大塘这一带早已没了耕地,好多村民在如今被称为“城中村”的所在建了自家的小楼,楼下无一例外地开了小工厂,从事制衣或制衣上下游产业。从老照片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船还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交公粮、卖水果、上医院,莫不划船。现在也保留了若干河涌,水质却黑臭得不行,“人闻之捂鼻而过”。沾了前几年人工开挖的海珠湖的光,旁边的河道算是有些旧时风貌,划龙舟的传统习俗也因之有了去处。

端午竞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已有记载,那是我国最早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之作。农历五月初五,“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之余,“是日竞渡”。因为这天“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与此同时,该书也承认,“东吴之俗,(竞渡)事在(伍)子胥,不关屈平也”。表明争抢文化源头,我们也是有相关基因的,但今人排他的决绝态度显然没有古人来得坦诚。南朝梁的另一部《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这属于粽子来由的范畴。

端午龙舟竞渡,至少在唐朝出现了。生于玄宗年间的张建封写过一首《竞渡歌》,开篇即“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百姓早早地等候在现场。竞渡开始后,“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譑晕”。看到这几句,很容易想到电影《边城》里的赛龙舟场面,像是为之诠释。这个“标”,就是在水面终点插的标记,往往是一根长竿,竿上缠锦挂彩,以其鲜艳,呼为“锦标”,谁先夺标谁就赢了,竞渡因而又称“争标”。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皇帝很早就把“龙”给垄断了去,穿的叫龙袍,坐的叫龙椅,乘的船自然要叫龙舟。所以,文天祥的“去年今日遁崖山,望见龙舟咫尺间”,望的就不是端午竞渡的那种,而是后来被陆秀夫背着跳海的小皇帝的栖息之所。《东京梦华录》介绍过徽宗时的这种龙舟,“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蝈板皆退光,两边列十子,充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蔡眦《铁围山丛谈》另有补充,说太宗时“龙舟甚大”,但哲宗时“诏名匠杨谈者新作”的龙舟更大,“独铁费十八万斤,他物略称是”。蔡眦还津津乐道地讲了他爸爸蔡京的一次龙舟历险。那是新龙舟造成时,大家都上去开眼界,“龙舟既就岸,于是侍臣以次登舟”,到蔡京了,“龙舟忽远开去,势大且不可回”,结果一下子掉水里了。就在“万众喧骇,仓卒召善泅水者”之际,蔡京自己浮出来了,“得浮木而凭之矣,宛若神助”。看起来历史上被视为奸臣的蔡京,不仅书法了得,游泳也相当不错。

宋朝的划龙舟颇有些怪异。先将龙舟区分大小,小龙舟才参与竞渡;并且,竞渡不关屈原的事。首先,时间上不对。《东京梦华录》说是在“清明节”时,《武林旧事》说是在“禁烟”时,禁烟指寒食节,清明之前三天。其次,目的更在于当作军事体育活动,但形式、过程又都差不多。《东京梦华录》对小龙舟以及虎头船、飞鱼船、鳅鱼船等如何“争标”有比较详尽的描写。《武林旧事》有“西湖游幸”条,孝宗也是“游幸湖山,御大龙舟”,观看十余条小龙舟竞渡争标。“京尹为立赏格”之外,“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

端午扒龙舟,是广东的一项传承不衰的民俗。番禺何柳堂先生早年创作的广东音乐代表作《赛龙夺锦》,表现的就是龙舟竞渡的盛况。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第一棒火炬手吴国冲便是来自佛山九江龙舟队的舵手。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已经提到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届时,“约自某所起至某所止,乃立竿中流以为界。船从竿左右斗,不得逾界。先期定其敌,两龙船为一偶,大小长短相若”。那个时候的规则有些意思:两船相斗,赢了的,“一标书胜字与之”;输了的,“又与他船斗,或胜,则亦得一胜标”。但这天三连胜的,“为初场最”。次日,三连胜者之间相斗,再连胜二次的,“则得一五胜之标,是为二场最”。第三天,五连胜的再跟五连胜的斗,“其一得全胜者,是为三场最”。这回赢了的,“主者与以状头标,张伎乐,簪花挂红,为四六庄语送之还埠”,埠就是龙舟出发的地方。全胜而还,“则广召亲朋燕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这些规则和习俗,今天变迁了与否?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把读者情绪调动起来了的张建封,忽然笔锋一转,从龙舟竞渡转去了官场,想到了朋党之争的互不相让。这个思维跳度太大,且有些败兴,但有没有道理自然见仁见智了。

2016年 6月 5日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8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4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9

2018年中山大学康乐杯院系龙舟赛(来源:中大官微)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0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1

报人读史札记系列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2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3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4

《今古一凭栏:报人读史札记初集》

《尽入渔樵闲话:报人读史札记二集》

《天淡云闲:报人读史札记六集》

《匆匆时事如许:报人读史札记七集》

田东江 著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5

田东江

河北三河人,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成长于京郊潮白河畔。1978年初中毕业考入技工学校,读铸造专业。1980年进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当工人。1985年自该厂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起供职广东省政协机关。1997年起供职南方日报,现任该报社委,高级编辑。2010年获得广东新闻“金枪奖”。2016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入选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以及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作品17部,分“潮白时评精选”、“报人读史札记”和“观影记”三个系列。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6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7

今古齐观 | 端午名片:食粽子、赛龙舟18

转载须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