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二十四节气 >大暑 >大暑节气 >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9 09:25:46
每年7月下旬,我们都会迎来“大暑”这个节气。既然,在“暑”前加了一个“大”,这也就表示,天气进入到了一个非常炎热的阶段。在这一段时间内,天气会变得非常闷热,风速又比较小,加上湿度大,不要说人不舒服,连那些蚊虫们,都没有了踪迹。在古人的眼中,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它们相生相克。按照这种对应关系,秋天到冬天,就是金生水,冬天到春天,则是水生木,而春天到夏天,是木生火。这三种关系,都是相生,惟有一种,夏天到秋天,是相克的关系—火克金。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1

从这种说法可以看出,夏天到秋天,需要经历一段比较“痛苦”的过程。夏天压制了秋天,所以,“秋”则需要潜伏一段时间,于是,一年中最热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伏”。清代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 ...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必稀。”进入伏日,便进入“苦(难)夏(季)”了。现在,我们可以抱着冰西瓜,躲在空调房间里,看着户外的大太阳。但是,在古代,他们又是如何打发这一段难熬的天气的呢?白居易曾用诗文表达自己过夏天的心得: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在白居易看来,就是心中什么也不想,心情一旦安静下来,身体自然就凉快了。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2

这当然是指精神层面的纳凉,除了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古人,还想出了不少好办法。考古学家就发现,远在周代的时候,就有了存放冰块的冰窖。专门负责采冰的人,还有专门的称谓,叫做“凌人”。据《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冬天采冰夏天用,当然,君王也会把这些冰赏赐给他的大臣们,称为“颁冰”或“赐冰”,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了清代。并且,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一种专门用来存放冰的容器,叫做“冰鉴”,它是用青铜制作的,上面有盖子,通过金属的传导作用,释放出冷气,来降低室内的温度。由于,它的结构是双层或者上下层,里面还可以放一些水果饮料等其他吃的东西。到了清朝,这种容器就成了木桶,但是,其功能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不过在底部多出了小孔,可以用来排放融化了的冰水。而且底部也装了托,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太潮湿了。这在《匋雅》载:“都下有玻璃窑… …其尤为适用者,莫如冰桶,各色俱备,且甚美观。冰桶制方,而盖分两半,各有钱窍五孔者二枝,木桶有铜箍两道,瓷桶亦摹仿箍式,横现凸文。”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3

除了用冰来降温,古人还想出了其他的办法,打发这个让人不愉快的季节。在先秦的时候,四面通风的亭子,就是很好的消暑地。我们现在去一些园林,就会发现一些水榭,这也是古人夏天用来避暑的好地方。它的面积不会太大,现在有些地方会仿制这些建筑,更多的是让游客驻足休息罢了。汉代有个专门纳凉的宫殿,叫清凉殿,据说当时有一位叫董偃的大臣,很得汉武帝的欣赏,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那个地方去蹭凉。唐朝避暑的地方,则是含凉殿。配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制冷装备,用了冷水循环的方法,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扇轮,产生的风力,就将冷气送到了宫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到屋顶,再沿着屋檐淌下来,人为的形成了一个水帘,制造出非常凉爽的环境。除了用水降温,古人还充分利用了深井。在《云仙杂记》中,就记录了一位唐朝的宦官,他在别墅的一个房间里,凿了七口井,上面盖着雕刻的木盘。一到夏天,他就坐在井上,压根就感觉不到夏天的热度。当然,除了这些,古人还发明了瓷枕,由于中间是空心的,可以透风,再加上表面又是冰凉的釉面,这样睡觉的时候,就能够降温啦。它出现在隋朝,但在宋代的时候,特别流行。

到了“大暑”这个节气,古人则有一种避暑利器,但普通家庭用不起4

还有一种夏季睡觉纳凉用的物品,叫“竹夫人”,是用竹篾编成的,成网状的圆筒形,睡觉的时候就可以抱着它,起到了一定的消暑作用。所以,炎热的夏季,对于古人而言,似乎并不是那么难过。但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上层阶级中的那些避暑办法,他们是享用不到的,比如:冰块,直到后来,由于储藏条件的改进,一般人家才有机会在夏天用上冰块。更多的人,可能都像白居易诗中所写的那样,找一个地方,无所事事的呆着,自然就凉快了。当然,到了宋代以后,各种冷饮小吃的出现,也帮着化解了如何度夏季这一难题。古人们,仅是利用了自然条件,就能够将夏天过的相当有滋有味,这些纯天然的方法,对于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未尝不是一种启发。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