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端午 >端午天气 > 端午节与伏日

端午节与伏日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1-27 14:32:53

  斜塘北栅

  画舫笙歌顷刻过,只有菱歌,不拾人间唾。昨天 17:55

  摘自 冯贤亮著《岁时节令: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广陵书社,2004年版

  端午,也称端阳,在五月初五日。这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臣屈原投江的节日,南方地区的人们大多要举行竞渡的活动。后来又把船改造成龙形,所以这种活动又称“龙舟竞渡”。同时,这一天的主要食品,是粽子。晋人周处的《风土记》说:“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端午是一个很意思的节日。关于它的传说,除于为纪念屈原之外,还有很说不同的说法。

  仲夏与端午一般都被人们所并举。所谓“端”,就是“初”、“首”,开始的意思;而“午”,是十二个地支中的一支,本来是月初午日的仪式。而午字与“五”又同音,两者就被附会上了很多的关系。据说在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是八月初五日生的,当时为了避讳,就将“端五”改成了“端午”。当然,这只是传言,不可尽信。著名学者和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曾经讨论过端午的问题,在他的《端节的历史教育》中提出,这个“端午节”是古代吴越地区人们的一个图腾节日,其图腾象征就是龙。并且,为了表现吴越人是“龙子”的身份,就有了“断发文身”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他们就要举行一次大型的图腾祭仪,将各种食物将在竹筒中,或者裹在树叶里,扔到水里,表示给图腾神灵龙吃,同时自己也要吃一点。最后,就举行龙舟竞渡的娱神活动。在流传下来的一本文献《事物原始》“端阳”篇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至于吃粽子,在明代弘治年间,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普遍食用密糖、猪肉、豆沙、枣子、胡桃、松仁等物作馅的粽子,花样日渐增多。在乾隆年间,已存在火腿粽子了。另外,端午节日,人们要喝雄黄酒。黄酒有治百虫之毒、去腥邪的功用。而五月,在古人的记忆中,是一个不祥的“恶月”。

  《荆楚岁时记》上就是这样说的:“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应邵的《风俗通义》“释忌”篇更有一些禁忌的事例,比如当时流行的俗语“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五日,不得曝床荐席”,等等,都表明,五月是一个凶期,不宜做各种事情,包括官吏升迁,都会有祸害和不祥。于是,古人就希望通过一些吉祥物或仪式来消解这些不祥。比如,古人还将五月五日称为“浴兰节”,有蹋百草之戏,采择艾草仿制成人形悬在门上,据说可以禳除毒气;或者用菖蒲草以泛酒。所以,后来在端午节就有了斗百草的游戏,就是这样传下来的。而竞渡活动,一般都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他忧国伤世,自投汨罗江以例,人们为了哀悼他,就用舟楫举行一种拯救的仪式。这一天还要采择杂药,当然是出于蓄药可以蠲除毒气的目的。其他还有一些习俗,都与消除五月这个凶月的煞气有关。比如,用五彩丝线系在手臂上,俗称“辟兵”,目的使人不生病,不染瘟疫。

  从唐代开始,端午节被定为大节,常有政府性的赏赐活动。如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中所说“端午被恩荣”。诗人褚朝阳的《五丝》则讲得更明白: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周密的《武林旧事》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两本关于宋代中国南北两个大都会的回忆性作品,都有关于节日的详细记载。

  孟元老在北宋崇宁年间到东京寓居,至靖康之乱后南迁,在东京开封府生活了二十三年。他对东京的繁华胜景,有着太多的怀恋。在《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篇中,孟元老作了许多描述: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糭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糭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这里,孟元老讲到了大量的节日用品和食品,多数在其他历史文献中很少见到。如“百索”,是民间一直沿用的特殊器物,是用红色的绳线系在桃印上,装点门户。在汉代,五月五日就用这种“朱索五色”,据说可以止恶气。而“百索”就是朱索的遗传,在宋代主要将彩丝缠在手臂上。再如“香糖果子”,过去人们喜欢用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用刀切成细丝,浸盐后晒干,称作“百草壮举”;或者用糖蜜渍,入在梅皮中,作为酿梅。这些都成了端午节人们喜用的果子。至于糭子,与后世所称的“角黍”一样,当时人认为都是“汩罗之遗风”,是为了怀念屈原而用的食品。

  周密的经历与孟元老有点相似,早年也是随父南迁,居住在今天浙江的湖州。湖州地区有苕水、余不溪、前溪水、北流水四条著名的河流,人们将湖州别称为“四水”,而周密就用“四水潜夫”作为他的别号。他一直生活到南宋王朝灭亡,最后隐居不仕。《武林旧事》是周密在元朝一统中国的情况下,回忆南宋临安旧事而写的,一般都将它与吴自牧的《梦粱录》并称为纪录南宋杭州地方风俗掌故的两大名著。

  在《武林旧事》卷三《端午》中,周密讲了当时杭州的一些习俗,不过主要以宫廷王室的活动为主: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晰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阁、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如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果饤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船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周密所讲的,与北宋的开封相差不多。杭州的西湖本是人间的美景所在,端午节期间湖面游船甚多,其实也是为躲避已经炎热的天气。

  在一江南许多地方,节日期间游船的兴盛,尤其是青楼画舫的争奇斗艳,让士人及乡村百姓都叹为观止。在一些固定的活动日期,这些游船要举行各种“市”、“会”活动,端午节更是热闹。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虹桥录下》有详细的记录:

  画舫有市有会。春为梅花、桃花二市,夏为牡丹、芍药、荷花三市,秋为桂花、芙蓉二市;又正月财神会市,三月清明市,五月龙船市,六月观音香市,七月盂兰市,九月重阳市。每市,游人多,船价数倍。

  龙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为一市。先于四月晦日演试,谓之“下水”。至十八日牵船上岸,谓之“送圣”。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四角枋柱,扬旌拽旗,篙师执长钩,谓之“站头”。舵为刀式,执之者谓之“拏尾”。尾长丈许,牵彩绳令小儿水嬉,谓之“掉梢”。有“独占鳌头”、“红孩儿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两旁桨折十六,前为豆折,顺流而折,谓之“打招”。一招水如溅珠。中置戽斗戽水,金鼓振之,与水声相激。上供太子,不知何神。或曰屈大夫,楚之同姓,故曰太子。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掷水中。龙船执戈竞斗,谓之“抢标”。又有以土瓶宝钱果为标者、以猪胞宝钱果使浮水面为标者。舟中人飞身泅水抢之。此技北门王哑巴为最。迨端午后,外河徐宁、缺口诸门,龙船由响水闸牵入内河,称为“客船”,送圣后奉太子于画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

  图?龙舟竞渡

  明末清初著名文士冒辟疆曾写过一篇《影梅庵忆语》,来追忆他的亡妻董小宛,文字华美动人,流传很广。其中有一段是写冒辟疆与董小宛在金山观看龙舟竞渡的场景,其时董小宛穿着西洋衫,薄如蝉翼,游人几乎疑为仙人下凡,数千人就尾随不去,结果是两人所到之处,龙舟争赴,回绕数圈不愿离去: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余至北固山下,坚欲从渡江归里。余辞之,益哀切,不肯行。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蝉妙,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遶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匝不去。

  在个别地方,端午节还有大、小之分,如湖南省地区就是如此。小端午在初五,大端午在五月十五;另外,龙舟竞渡还有初五、初十两次活动。湖南地区的这个大端午有些奇特,据说是源自汉代的伏波将军。他曾五次惩讨溪蛮,本来约定在五月初五日进兵,士兵们不太愿意,伏波将军就说:端午节时蛮酋必定喝得大醉,是进攻的好时机;今日是大端阳,下次与诸位将士一起过大端阳。果然不出他所料,喝得大醉的诸蛮很快被剿平了。于是,在十五日大享士卒,并将此日定为大端午。大端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各地都有不同,或详或简。总的来说,中国南方地区在端午节的活动要比北方地区要丰富得多。比如,民国二十二年编写的福建《连江县志》,对端午节进行前后的情况的描述,可以反映南方一个小县在端午节的丰富内容:

  五月初一日,以艾蒲悬门,云禳沴气。乡村或插楝叶,云可禁蚊。儿女以五色线作钏系臂,名“长命缕”,亦曰“续命缕”,云可避蛇;或剪绸绉制人物,中贮以香佩之,呼为“香袋”。妇女以艾蒲簪髻,以竹叶裹糯米作角黍,名曰“粽”。初五日,剪蒲根和雄黄入酒饮之,以其滓涂小儿耳鼻;卷纸为筒,中裹雄黄,烧放其烟;书符于门,并放于门壁、床帐间,以避百毒。是日,多采诸药品蓄之。人家同商肆咸备酒肴,酣饮庆节。工业中人,由此日起午候停工,以避暑热,至“中秋”复故。五日内龙舟竞渡,原沿荆楚遗俗,连则特多流弊。城内及附城有二十二社,各造舟树帜,分派联盟,鸣钲鼓,角胜中流。健儿击楫如临敌然,不时争斗,好事者为评甲乙。膺首选者,诸同盟辄以彩币庆贺。受贺者择日请诸同盟社神巡行各境,銮仪卤簿,并妆饰子女于台阁上,沿途歌唱,且演剧于行台,请诸同盟父老宴饮,其费不赀。

  同时这部地方志书也谈到在端午节期间,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主要是“乡里游闲”之类地方恶势力借此勒索的行为,给一般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即使勒索较轻的话,在龙舟竞渡中获胜的人仍不得不请人表演戏剧,才能避免更多的麻烦。这种社会弊端,在旧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存在。

  此后不久即是夏至。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做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称终伏(也就是末伏),总称“三伏”。这些都可统称“伏日”。

  据《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中的说法,伏是隐伏以避盛暑的意思。伏日有祭祀活动,所以也是一个大节。而一般所称的伏日,多指初伏。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中就讲,“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调炮羔,斗酒自劳”,反映了这个节日所处的时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