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上饶市政府网

  • 中  文  名: 上饶市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zgsr.gov.cn
  • 地        址: 信州区行政新区
  • 服务热线: 0793-8198809
  • 分        享:
上饶市政府网

上饶市政府网简介

  上饶市,古称信州,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下辖12个县区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上饶文化属吴越文化,上饶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辖境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上饶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内拥有丰富的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更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和古色文化遗存。辖区历史

  编辑

  建制沿革

  上饶辖境可考的历史中,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汉属豫章郡(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建安3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

  上饶市行政区划图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唐时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区境属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其次分属歙、抚二州,均属江南西道。五代,区境初属杨吴,后属南唐,都归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饶州为永平军。

  宋,开宝八年(975)废永平军仍为饶州。区境分属饶、信、歙3州,均隶江南东路。元贞元年(1295)后,区境分属信州路、饶州路、徽州路和铅山州,均隶江浙行中书省。明初区境分属广信、饶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仍隶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属于省。三年设道,区境主要属江西省豫章、浔阳两道,其次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38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驻地上饶县广平镇,下辖上饶、贵溪、鄱阳、乐平4个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建国后,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专署驻上饶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国函[2015]37号)批复同意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广丰区人民政府驻永丰街道府前街1号。

  辖区变迁

  周番邑南接豫章(今南昌市),东接姑蔑(今浙江省衢州市),北邻鹊岸(今安徽省鹊头镇),东北界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市东),西南毗艾(今永修县),西北连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秦置余汗县,有兹、义、善、乐安、葛兴、葛阳、晋兴等壤。西汉时,番阳县实辖今波阳县、最德镇市及其所属浮梁县地,万年和都昌两县之各一部,以及安徽省至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境)和祁门(今属安徽省)两县之各一部。余汗县实辖今余干、乐平、余江、上饶、弋阳、贵溪、横峰等6县,上饶、德兴2市,以及万年、东乡、广丰、玉山、铅山5县之各一部。东汉光和元年(178),余汗县分出乐安乡置乐平县。建安初,鄱阳县分出北境置广昌县,余汗分置上饶县,复分上饶以为建平县。建安十五年(210)鄱阳郡所辖9县,其中除邾阳、历陵为原豫章郡属县,乃鄱阳置郡后新增之疆域外,其余广昌、乐安、葛阳、上饶、建平等县均为秦番阳、余汗两县所分置者。

  三国中,鄱阳郡疆域仍前不变。吴永安三年(260)后,建平县自郡境划出改

  上饶辖区变迁(5张)

  属建安郡。均为原鄱阳郡原有疆域。惟武德五年(622)分鄱阳县西境益置都昌县;证圣间分弋阳东境益以常山、须江两县部分地置玉山县,隶衢州;开元二十八年(740),乐平县分怀金乡益婺源县;至德二年(757)分鄱阳北境置至德县;永泰二年(766)分浮梁部分地益置祁门县;元和七年(812),乐平县分丹阳乡归属婺源县。乾元元年(758)所置之信州各县大多原为饶州辖境,新增疆域,弋阳县有自建州划来之鹅湖、旌孝、招善3乡,自抚州划入之仁义乡;玉山县自衢州来属;永丰县有自须江西北划入之部分属境。五代中,永平军所辖新增德兴县,信州所辖新增铅山县,均为原饶、信二州属境分置。

  宋复永平军为饶州,增设安仁县,信州复置永丰县,均在原二州境内增置。铅山县于开宝八年(975)曾自信州划出,直隶京师,不久还隶信州。元,饶、信二路辖境除铅山县自信州划出,益以上饶之乾元、永乐2乡和弋阳之新政、善政2乡升为州,直隶江浙行省外,其余不变。明,饶州府增万年县,广信府增兴安县,均为分境内辖区所置,惟铅山州降为县复入属广信府,为新增之疆域。余干县于正德七年(1512)分出习泰乡之一部以益置东乡县,从区境划出。清仍明旧。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所属各县先直属于省,后分隶于道。21年,原饶州府治鄱阳县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鄱阳、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6县;原广信府治上饶县为第六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上饶、玉山、广丰、横峰、铅山、弋阳6县。23年,婺源县由安徽省划归江西管辖。24年,第五行政区改驻浮梁,辖境为浮梁、婺源、德兴、乐平、鄱阳、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12县;第六行政区仍驻上饶,辖境除原有6县外,新增贵溪、余江、万年、余干4县。此时疆域当以第六行政区辖境为主。36年,婺源县自第五行政区划出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自民国38年6月至1971年4月23日区境定名为上饶地区时止,其中20多年间境内区划建置与疆域盈缩变动频繁。1983年1月27日,鹰潭市及贵溪、余江两县自区内划出,同年10月16日,乐平县以及波阳县的鲇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所属。至此,上饶地区所辖为上饶市及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弋阳、余干、波阳、万年、德兴、婺源等12县市。其境北毗本省九江、景德镇2市和安徽省黄山市及池州地区,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南隔武夷山与福建省南平地区接壤,西南与本省鹰潭市和抚州地区为邻,西滨鄱阳湖与本省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总面积为22971平方公里。后经测量,土地总面积为22791平方千米。

  历史文明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饶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饶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9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608件,三级品1624件。

  革命传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导下,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苏堆埃政权,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进行了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以弋横根据地为中心,形成6个苏区,纵横闽北、皖南、浙西50多个县,人口数百万,建立中共58个县级组织,32个县级苏堆埃政权。自然地理

  编辑

  地势地貌

  上饶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山脉呈不同高度之带状分布于信江两侧,自北而南依次为

  上饶市(23张)

  鄣公山、怀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北部怀玉山脉呈北东东向蜿蜒于横峰-上饶一线,主峰灵山高达1223.6米,南北两侧广布丘陵,南侧信江流域为狭长的丘陵盆地,西部为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信江盆地,多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是上饶市的主要河流,纵贯上饶市,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信江流域面积16890平方千米,上饶市境内流域面积12221.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7.44%;饶河主要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9.5%,饶河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积6222平方千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注:图册资料来源[11-12]

  气候特征

  上饶市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6.7℃至18.3℃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781至2098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主要灾害天气有冬季冰雪、干旱、雷电、暴雨等。

  自有记载以来,上饶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4.6~5.9℃,极端最低气温为-14.3℃(余干县1991年12月29日);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30.0℃,极端最高气温为43.3℃(玉山县1953年8月10日)。

  2003年夏是上饶市境内最热的一年,7、8月份上饶市有4个县(铅山、上饶、广丰、弋阳)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1℃、42.0℃、41.4℃、41.4℃,突破历史极端记录。还有3个县极端最高气温和历史极值持平。上饶市无霜期为251~274天。年日照时数为1780~2100小时之间,占可照时数的40~47%。

  上饶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850毫米,属降水较多地区。1998年达2619毫米。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以怀玉山区各县降水量为最大,年降水量都在1800毫米左右;湖滨地区的余干为最少。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上饶市已发现金、银、铜、铅、锌、煤等各类矿产107种,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0种。其中探明储量占省总储量50%以上的矿种有铜、钼、金、银、镍、铌、隔、萤石等20余种。各类矿床或矿点1000余处,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成型矿产地有382处,其中大型矿床43处,中型矿床64处,小型矿床285处,矿种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已回收利用的有铜矿中的金、银、硫和铅锌矿中的银等。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煤、铅、锌、萤石、伴生硫、磷、蛇纹岩、膨润土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钽、铌、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矿产。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明显。不仅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的隐域土壤,还有人工水成土壤。经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炭质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新积土)等11种。

  截至2011年底,全市总区域面积2273725.0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58057.61公顷,占总面积的20%;林地1323949.8公顷,占总面积的58%;园地面积19204.63公顷,占总面积的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35072.26公顷,占总面积的1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5747.51公顷,占总面积的6%;草地面积43453.56公顷,占总面积的2%;交通运输用地30681.61公顷,占总面积的1%;其他土地面积37558.08公顷,占总面积的2%。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9张)

  上饶市林地面积2102.4万亩,森林覆盖率58.6%,林木绿化率61.5%,活立木总蓄积5202.6万立方米。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854.3万亩,其中国家级432.4万亩、省级337.8万亩。

  上饶市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乐园”。上饶市有种子植物近4000种,蕨类植物约420种,苔藓植物近100种,发现的药用植物有560多种。乔木树种多达50多科属150余种,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香果树、南方红豆杉、水松等树种和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黄杉、南方铁杉、白豆杉、连香树、花榈木、鹅掌楸等树种。以怀玉山、武夷山为代表的林区所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20科、272属、629种、33个变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云豹、野猪、山羊、羚羊、刺猬、穿山甲、猕猴、蝮蛇、梅花鹿、熊、石鸡等等。境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200余种,两栖爬行类1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娃娃鱼(大鲵)、黄喉躁鹛、中华秋沙鸭、黄腹角稚、短尾猴等20多种。

  人口

  编辑

  人口变化

  2012年上饶市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通过江西省统计局核定。调查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上饶全市常住人口662.35万人,全年自增人口4.95万人,自增率为7.50‰,与2010年相比,自增率下降了0.21个千百点,上饶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总量增长自2005年以来,一直控制在每年净增长5万人以内,保持了低速增长的势头。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上饶市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上饶进入工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聚集大幅提升。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且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上饶市城镇人口(常住)达232.2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1.74%。与2008年相比,城镇化水平提高了8.24个百分点,是市城镇化率增幅最高的一年;与2000年相比,城镇化水平提高23.14个百分点,11年市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2.1个百分点递增。

  文化素质

  2009年,上饶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上饶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90%,与上年持平。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由2008年98.11%提升到2009的98.22%,提高0.11个百分点;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降至0.77%和2.25%,“控辍保学”取得实效;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达到98.80%,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全民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2009年上饶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增长率年限达到8.38年,比上年提高0.15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0年,比上年提高0.19年。2010年,上饶有陈芳等5位入选2010年度“中国好人榜”。

  经济

  编辑

  综合

  上饶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要经济来源呈现出农、工、商三足鼎立之势。农业,以产粮著称于世;工业,铜在历史上闪光;商业,因交通称便繁荣于吴楚之间。解放后,上饶在经济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工农业产值在提高,工农业比重在变化,商业在日益繁荣。解放初,上饶工农业总产值仅14328万元。至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为1265.4亿元,增长11.5%。1953-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2.6%,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2%。1986-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3.3%。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在工、农业产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比重也在发生激剧的变化。1949年工农业比重是14:86;1990年是61:39;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为15.2:52.4:32.4。

  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19077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4.8%。财政收入200.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16亿元。财政支出304.26亿元。

  2013年,上饶市完成财政收入2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4.973亿元,占全市全年财政收入比重16.3%(市直完成24.973亿元,经开区完成9.0155亿元,三清山3.8561亿元)。

  第一产业

  上饶属农业大区,区境因处赣东北中低山区和丘陵区东南部,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东部。贯流境内9县、市的信江及其支流两岸,形成了大批的河谷平原。鄱阳湖畔的波阳、余干、万年等县所处的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交错、水源丰富。河谷平原和丘陵谷地的水稻土、湖滨平原的草甸土,全属农业土壤。因此,区内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场所,是生产粮食的理想基地。全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73.76%。1990年,全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52%。

  区内农业由来已久,远在秦汉时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历来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南北朝时,境内产一种优质大米,“代代耕食,岁岁纳贡”,因而得名“万年贡米”。隋大业三年(607),境内为利于农业,就建有鄱阳东湖圩。其时,永丰(今广丰县)养羊,也令人刮目。唐宋时,“大田耕尽却耕山”,梯田面积大増。宋时,兴办水利引起重视。元时,广丰县尹王祯,著书劝农、劝养鹅鸭。明时,倡兴水利,盛极一时。清康熙年间(1662-1722),境内出现了“军垦”、“民垦”、“岁岁丰年”的盛况。同治十一年(1872),境内有圩堤147座,陂1106座,塘1382口,堰57座,坝9座。民国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破产,农业每况愈下。至194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仅12332万元,粮食总产量仅54.13万吨。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采取大兴水利,推行旱地变水田、单季变双季、中稻变早稻,大种绿肥,推广良种,改善水肥管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作物种植布局等一系列措施。2012年,上饶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1.45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618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8.15万台;农用运输车2.06万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6万吨。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至84家,市级龙头企业增至18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带动农户120万户,促进农民增收24.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51家。婺源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上饶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叶、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瓜果为大宗。1953-1984年,平均每年向国家上交公粮87798.13吨。1953-1971年,平均每年调出粮食78567.37吨。2011年,粮食生产连续第八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2.7万吨,粮食总播面达到879.8万亩。上饶产茶“始于唐,盛于宋,浸淫乎有明”。明,婺源、德兴已经是“满山茶折嫩芽鲜”了。上饶、铅山、广丰、玉山4县所产茶叶,素以“小种”、“河红”著称,尤以铅山桐木关一带所产“小种”最优,外销历史远在祁门红茶之前,为“第一次问世之华茶”。1949年,全区茶园面积有7.47万亩,产茶1362.92吨。至1990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6.55万亩,产量增加到8052吨。1990年承接国际贷款低改先导工程,在区内布点6个,低改面积3500亩。

  2012年,上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5.71亿元。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9.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3.2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7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5.29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37.92万吨,连续九年增产。油料产量18.8万吨。[17-1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上饶市涌现了一批绿色、无公害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万年贡米、弋阳大禾米、铅山紫溪红芽芋、广丰白银鹅、黄耳鸡、余干乌黑鸡、婺源荷包红鲤鱼等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大障山绿茶、瘦肉型猪、烤鳗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全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第二产业

  区内工业源远流长,但以往每振不起。一直到全区解放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电力只有上饶、铅山、婺源3个民用电灯公司,装机容量总共不到100千瓦;煤炭只剩下上饶坑口煤窑和一些规模很小的季节性小煤窑;机械只剩下一些小型手工修配厂。此外,就是一些散见于城乡的个体手工业。其时,全区工业总产值仅1996万元。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11900万元,比1952年增长49.52%。1958-1960年,工业处于大发展时期,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县县办起了机械厂,社社有农机修配厂。这个时期,兴建了年处理矿石12万吨的七一三矿,年产50万吨的蛇纹石矿,日处理5000吨甘蔗的玉山县机制糖厂,年产万吨的磷肥厂和一批机械化生产的纺织厂、针织厂等。年产原煤量由解放前的7万吨增加到60万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大跃进”,如从1958年起,共建小高炉165座,搞“大炼钢铁”,造成巨大浪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工业企业进入新的振兴时期,在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思想指导下,除德兴铜矿、永平铜矿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区内工业企业有煤炭、机械、电子、电力、有色金属、建筑材料、轻工、化工、纺织、品等,已开始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初具规模、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来源于小水电的发展。1958年开始搞小水电建设,当年建成小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442千瓦。区内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合作化后,经由社队企业发展起来的。1956年,加快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建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58个,合作生产小组138个,社(组)员24536人。1957年,全区手工业劳动者基本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的变革。但手工业社(组)还是手工作坊,规模小,行业单一,产销局限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队企业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缩短城乡差距,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辟了灿烂的前景。

  2012年,上饶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52.5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达到389.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54%;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5288.4万件,发电量为63.6亿千瓦时,十种有色金属为19.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1.10%,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7.93亿元;实现利税186.75亿元,其中,利润109.20亿元。园区经济集聚效应突显。实际开发面积达到81.0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达85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69亿元;实现利税195.38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9.06万人。广丰、玉山工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横峰工业园升级为横峰经济开发区。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30.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2.2万平方米。[17-18]

  第三产业

  历史上,上饶地区的商业就曾占有一席之地。远在西周时,洛阳至广州的通京大道途经上饶,是历代通往海外的官商大道。秦时,境内番阳(今波阳)县治“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称为“吴楚间一大都会”。唐、宋以来,随着采铜、炼铅、制陶、造船、纺织、造纸、铸钱以及粮、油、茶、渔等生产的发展,区内许多集镇成为周围各省区物资的集散地。五代时,余干瑞洪成为“闽越百货”集散地。明清时,铅山河口镇称为“八省码头”,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之说。清时,以鄱阳镇及河口镇两大集散市场为中心,沿饶河、信江两大流域,形成区境内外物资交流网。自20世纪30年代起,公路、铁路修成,陆运不断发展,集散中心逐渐转向上饶市。新中国的成立,加强了专(地)区驻地上饶市中心市场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1949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82万元,1952年为8601万元,19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16张)

  57年为13442万元,1962年为18772万元,1965年为25534万元,1975年为42612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实行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在坚持发挥国营商业在商品流通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全面繁荣集市贸易市场。全区各县(市)先后成立贸易中心,强化内联外引,开拓经营,加强横向联系,很快形成了多成份、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加之地处周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有利条件,1985年商品零售点达27984个,社会商品零售额跃为11亿元。1990年上升到20亿元,其中集市贸易成交额接近6亿元。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3-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8.7%,1986-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9亿元,增长1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93.2亿元,占贸易业的比重为21.8%。信州区、婺源县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区);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综合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4个;商品总成交额207.3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上饶传统出口商品有茶叶、烟叶、活猪、羽毛、禽蛋、万年贡米、铅山连史纸、波阳脱胎漆器、婺源龙尾砚、玉山罗纹砚、婺源荷包鲤鱼、波阳瓜子和莲子、鄱阳湖银鱼干、上饶大青豆和早梨、玉山青丝豆、广丰绿豆、波阳黑芝麻、铅山赤芝麻和菜油、桐油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外贸出口额迅速增长。1978年出口额为2875.69万元,1990年上升到25657万元,为1978年的8.92倍。60年代以前,出口商品还是以茶叶、活猪等农副产品及禽畜产品为主。进入70年代后,工业产品出口崭露头角,出口额达150万元左右,占出口总额的8.6%。及至1980年,出口的工业产品扩展为机械、电子、五金、矿产、纺织、医药、食品等10大类,数百个品种。1990年工矿产品出口额达到8988.34万元,占出口总额的35.03%。进口贸易彻底摆脱了“洋人”的羁绊。外贸系统“以进养出”,50-70年代进口以机械设备为主。进入80年代后,进口逐渐转为以大型厂矿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设备和大型装载汽车(机械)为主。至2012年,上饶进出口总额27.0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3.5%。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个。实际使用外资6.75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89亿美元;第三产业2.28亿美元。实际引进5000万以上省外项目资金305.67亿元。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项目274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项目152个。上饶至宁波北仑港“五定班列”运行平稳。南昌海关上饶办事处升格工作进展顺利。

  2012年,上饶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6090.8万人,货物运输量17528.6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44993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3285413万吨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493.6万吨。邮电业务收入28.3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6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67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1.6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6.8万户,其中:3G用户达58.13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43.3万户。99%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宽带,所有自然村通上电话,基本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的自然村达到88.7%以上。全年接待游客4176.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2.83亿元;其中入境旅游25.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487.38万美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5.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7.81亿元。2012年新增保险机构25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5.8737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鑫星农牧上市已报中国证监会待批。[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网 > 江西政府网 > 上饶政府网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