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网

  • 中  文  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nujiang.gov.cn
  • 地        址: 泸水县六库镇
  • 服务热线: 0886-3888645
  • 分        享: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网简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怒江州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僳僳族占51.6%。辖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两个县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怒江州在汉代分属越嶲、益州、永昌等郡;晋魏时期分属永昌、云南、河西等郡;唐(南诏)时兰坪、碧江、福贡、贡山属剑川节度;泸水属永昌节度。(大理国)时兰坪设澜沧江郡(后改兰溪郡),属谋统府,碧江、福贡、贡山属兰溪郡;泸水属胜乡郡。

  元代兰坪设兰州土知州,属丽江路;贡山隶临西县并与碧江、福贡统属丽江路;泸水分属云龙甸军民府和永昌府。

  明代兰州(兰坪)土知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军民府;贡山隶临西县康普、叶枝土千总,属丽江军民府;泸水怒江东岸设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怒江西岸设登埂、鲁掌土千总和卯照土把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清朝兰州土知州改土归流,设兰州知州。兰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府;贡山属维西厅菖蒲桶区;泸水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登埂、鲁掌、卯照土千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辛亥革命后,云南“怒俅殖边总队”分路进入怒江,成立了知子罗、上帕、菖蒲桶三个“殖边公署”,在兰坪县营盘街设立“殖边总局”,对这一边区直接行使军政管辖权,将属保山县的登埂、鲁掌、卯照及原属云龙县的六库、大兴地等地合并,成立鲁掌行政公署。民国五年(1916),各殖边公署改为行政公署。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928—1933年),各行政公署先后改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设治局,分隶于丽江和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分属丽江专区和保山专区。1954年8月23日设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碧江县知子罗。原属丽江专区的碧江(碧江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知子罗)、福贡(福贡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上帕街)、贡山(贡山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党当村)3县及原属保山专区的泸水县(驻鲁掌街)划归怒江僳僳族自治区。

  1956年10月1日原贡山县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1957年1月18日,根据宪法,怒江僳僳族自治区改设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1957年原属丽江专区的兰坪县(驻拉鸡井)划入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1961年6月4日,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片马,成立片古岗特区,隶属丽江专区,1966年9月划属泸水县,成立片马乡。

  1973年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由碧江县知子罗迁泸水县六库区新寨乡。辖泸水(驻鲁掌街)、碧江(驻匹河公社)、福贡(驻上帕街)、兰坪(驻拉井街)4县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驻茨开公社)。

  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县建制,属地分别划归泸水县和福贡县。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兰坪县,设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原兰坪县的行政区域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8年改兰坪县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2004年1月5日民政部批准将泸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鲁掌镇迁至六库镇。

  截至2006年怒江州辖2县、2自治县,9镇、17乡、3民族乡,10居委会、258村委会。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98°09′—99°39′,北纬25°33′—28°23′之间。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西邻缅甸,南接保山地区,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国境线长449.467公里。怒江州南北最大纵距32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3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州府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614公里。

  地形

  境内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4%。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

  州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走向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依次纵列,构成了狭长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为怒江河谷,海拔738米。

  土壤

  怒江州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闻名于世的高山深切割地貌。因受各种成因土因素综合影响,境内形成的土壤种类型较为复杂,怒江州共有11个种类、29个土属,55个土种,其中水稻土29个,旱地土35个,形成水平,垂直、区域性分布特点。

  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土壤偏酸,兰坪县土壤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钾元素丰富。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江边,主要为赤红壤,红壤;海拔2000米左右的半山区,主要为黄红壤、黄棕壤;海拔2500—3000米的高山区主要为棕壤、暗棕壤。3000米以上,依次为灰棕森林土和高山草甸土。

  气候

  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怒江州气候具有云南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同时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具有北部冷,中部温暖,南部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部分地区雨季开始特别早,干季短暂,温季持续时间长,无春早,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

  怒江州内海拔最低738米,最高5128米,显著的海拔高差和复杂的地域环境影响热量条件的再分配,各地温度有差异。一般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区,气温最高,热量丰富,每年平均气温16.8°C~20.1°C,最热月气温21.7°C~24.7°C,最冷月气温11.1°C~13.6°C,年极端最低气温-28°C~3.7°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530°C~5019°C;海拔1800~2300米的中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5.1°C~11.1°C,最热月气温19.3°C~17.8°C,最冷气温9.1°C~3.2°C,极端最低气温-2.8°C~10.2°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019°C~3223°C;海拔2300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1.0°C以上最热气温17.8°以上,最低气温31°C以下,极端最低气温-10.2°C以下,大于或等于10°C积温3223°C以下,为气温最低,热量最差的地区。

  植物资源

  怒江州属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交汇地带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境内容纳了寒温性、暖热性等植物类型,成为地域性植物类型组合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长期以来为国内和世界植物学学科研者所瞩目。怒江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个科、600余属、3000多种。怒江州有林地面积6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用材林树种以冷杉、云南松、云杉、铁杉为最多,珍稀名贵树种有红豆杉、秃杉、榧木、红椿、楠木、珙桐、紫檀、香樟等。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1984年-1988年普查,已知中药材资源356种,其中药用植物314种,中国药材资源76个重点保护品种,怒江州有51种,珍稀名贵药材有虫草、阁草花、天麻、贝母、癞头参、红景天、鸡足黄莲等。观赏花卉有鸽子花(珙桐)、杜鹃花、茶花、兰花等上千个品种。

  动物资源

  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40余种,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鸟种)。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戴帽叶猴、羚牛、赤斑羚、大鼯鼠、黑鹇、灰腹角雉等,是中国最珍贵稀有动物。濒危动物有王锦蛇指名亚种、熊猴、滇金丝猴、中国穿山甲、云豹、印支虎、黑麝、菲氏麂、血雉、白腹锦鸡等55种。为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国家将泸水县和保山市毗邻的高黎贡山地段,以及泸水、福贡、贡山县境内的碧罗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3万公倾,占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3.9%,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22%,被列入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共1500多种。

  水能资源

  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水资源总量是955.91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43%。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怒江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占云南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0%,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时,占云南省的19%。仅怒江干流两库十三级可开发装机容量就达2132万千瓦,怒江州境内可开发以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等9级电站(松塔、赛格、岩桑树、光坡不在怒江州境内)装机容量达1428万千瓦。兰坪县境内澜沧江开发黄登电站,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183条支流中,可开发中、小型电站的有80余条,总装机容量达70多万千瓦,现已开发6.4万千瓦,尚待开发的有63.6万千瓦。

  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69公顷。有林地968亩。其它林业用地597亩,牧地598万亩。本州农、林、牧三大土地资源统计185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4.3%。水域面积152890亩,占土地面积的0.7%,沙滩面积2070亩,占土地面积的0.01%。

  怒江州2010年总人口为534337人。

  怒江州四县的人口,同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918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513人,增长8.64%。平均每年增加425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3%。

  怒江州四县共有家庭户139018户,家庭户人口为49215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4人,比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37人。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男性为282900人,占总人口的52.94%;女性为251437人,占总人口的47.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118.79下降为112.51。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15536人,占总人口的21.62%;15-64岁的人口为386241人,占总人口的72.2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2560人,占总人口的6.09%。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4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5995人,占总人口的12.3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68342人,占总人口的87.65%。彝族人口为11758人,占总人口的2.20%;白族人口为139164人,占总人口的26.04%;傈僳族人口为257620人,占总人口的48.21%。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410人,增长了2.18%,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了0.9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增长了41103人,增长了9.62%,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0.78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62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69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1253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158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72人上升为491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642人上升为692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6051人上升为210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6525人上升为40400人。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6266人,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26428人,文盲率由22.91%下降为16.14%,下降了6.77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81万人,占总人口的22.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1.62万人,占总人口的77.9%。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4.5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0.3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

  概况

  2007年,怒江州生产总值49.13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总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2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亿元,同比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同比增长12.7%;人口自然增长率7.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2009年怒江州生产总值完成48.41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20.69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7亿元,超年初预算4.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9.71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752元,增长21%;人口自然增长率7.8‰;单位GDP能耗下降5.3%;解决了1.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先后迈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四个台阶,从23.94亿元增加到64.6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从4984元增加到11874元,年均增长15.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亿元增加到6.66亿元,年均增长22.2%,支出从10.25亿元增加到42.69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31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增长28.96%;三次产业比例由19:34:47调整为11:36:53。

  第一产业

  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0.5亿元,实施了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粮食1亿斤增产计划、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6万亩,建设骨干沟渠150千米,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8万亩,冬农开发31.4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7.45万吨,增长2.2%,连续三年获得丰收。

  2007年年培训农民工2.37万人,转移输出1.67万人,劳务收入6900多万元。全年农业总产值9.41亿元,增长4.9%。

  2011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从6.87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年均增长13%。粮食连续五年实现增产,达19.5万吨,创历史新高。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8万亩,解决了27.06万人、34万头(只)大小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第二产业

  2011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年均增长12.2%。

  2011年兰坪、泸水两个园区已形成15万吨电锌、6万吨硫酸、14万吨工业硅、6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2011年矿冶业总产值达37.4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倍,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85%,提供就业岗位达1.3万个。

  2011年完成电力投资41亿元,新建电站41座,新增装机72.7万千瓦,全州水电总装机达91.56万千瓦。

  第三产业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41.37万人(次),增长13.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4亿元。

  2011年发展“两社一会”566个,改造和新建农家店360个,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9亿元,年均增长13.95%。实现全州乡(镇)金融网点全覆盖。

  2011年完成了《怒江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连续五年开展了“阔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滇西北4+2旅游论坛”、“百名记者聚焦怒江”、“百名作家怒江行”等活动,怒江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阔时”旅游文化节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民族狂欢节”。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60.58万人次,年均增长13.4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16亿元,年均增长13.21%。

  保障

  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1.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18.11万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达40.73万人。建成了3个县级中心敬老院,供养农村五保2774人。投入3.18亿元建成22.6万平方米的城镇保障性安居房。完成3.64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和危房改造。

  解决了9.8万人的温饱问题,完成整村推进920个、易地扶贫1.04万人、安居房建设12858户。实施了一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3亿多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18亿元。

  教育

  2011年投入教育资金25亿元,年均增长21%。收缩校点837个,校均规模从71人扩大到303人。新建校舍21.87万平方米。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39、18.39和17.97个百分点,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12年提高到7.35年。

  科技

  2011年怒江州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科普项目137项,取得科技成果43项、授权专利37件。加强人才管理工作,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419人,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11546人。

  交通

  2011年怒江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228线金厂岭至六库二级公路于2010年底全面完工。六库至片马口岸油路已改造完毕。

  2011年底,全州通车里程达4060公里,比“十五”期间增长7%,其中,省道897公里、农村公路3163公里。全州2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通路率100%;28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96.5%;264个行政村通公路率98.9%。

  2011年州内现有的42对跨江溜索,计划取消36对,进行溜索改桥,保留6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

  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僳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

  僳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僳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

  僳僳族

  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Li-Su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70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等县。

  怒族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简称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唐宋时起使用“僰文”(白文),即“汉字读白”。现代白族一般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商业、农业。信仰佛教和本主教。

  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

  关闭

  首页

  分类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特色百科

  历史上的今天

  数字博物馆

  城市百科

  二战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手机百科

  客户端

  网页版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211有用+1已投票

  84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编辑锁定

  声明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怒江州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僳僳族占51.6%。辖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两个县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中文名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

  NujiangoftheLisuAutonomousPrefecture

  别名

  怒江州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云南省

  下辖地区

  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政府驻地

  泸水县六库镇

  电话区号

  0886

  邮政区码

  673200

  地理位置

  云南西部边陲,邻接缅甸

  面积

  14703平方千米

  人口

  53.43万(2010年)

  方言

  傈僳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怒江大峡谷,独龙江,贡山原始森林

  车牌代码

  云Q

  行政代码

  533300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位置

  ▪地形

  ▪土壤

  ▪气候

  4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水能资源

  ▪土地资源

  5人口民族

  6经济

  ▪概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社会

  ▪保障

  ▪教育

  ▪科技

  ▪交通

  8民族特色

  ▪僳僳族

  ▪独龙族

  ▪普米族

  ▪怒族

  ▪白族

  9旅游

  ▪主要景点

  ▪其它景点

  10地方特产

  历史沿革

  编辑

  怒江州在汉代分属越嶲、益州、永昌等郡;晋魏时期分属永昌、云南、河西等郡;唐(南诏)时兰坪、碧江、福贡、贡山属剑川节度;泸水属永昌节度。(大理国)时兰坪设澜沧江郡(后改兰溪郡),属谋统府,碧江、福贡、贡山属兰溪郡;泸水属胜乡郡。

  元代兰坪设兰州土知州,属丽江路;贡山隶临西县并与碧江、福贡统属丽江路;泸水分属云龙甸军民府和永昌府。

  明代兰州(兰坪)土知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军民府;贡山隶临西县康普、叶枝土千总,属丽江军民府;泸水怒江东岸设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怒江西岸设登埂、鲁掌土千总和卯照土把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清朝兰州土知州改土归流,设兰州知州。兰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府;贡山属维西厅菖蒲桶区;泸水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登埂、鲁掌、卯照土千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辛亥革命后,云南“怒俅殖边总队”分路进入怒江,成立了知子罗、上帕、菖蒲桶三个“殖边公署”,在兰坪县营盘街设立“殖边总局”,对这一边区直接行使军政管辖权,将属保山县的登埂、鲁掌、卯照及原属云龙县的六库、大兴地等地合并,成立鲁掌行政公署。民国五年(1916),各殖边公署改为行政公署。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928—1933年),各行政公署先后改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设治局,分隶于丽江和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分属丽江专区和保山专区。1954年8月23日设立怒江僳僳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碧江县知子罗。原属丽江专区的碧江(碧江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知子罗)、福贡(福贡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上帕街)、贡山(贡山县僳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党当村)3县及原属保山专区的泸水县(驻鲁掌街)划归怒江僳僳族自治区。

  1956年10月1日原贡山县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1957年1月18日,根据宪法,怒江僳僳族自治区改设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1957年原属丽江专区的兰坪县(驻拉鸡井)划入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1961年6月4日,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片马,成立片古岗特区,隶属丽江专区,1966年9月划属泸水县,成立片马乡。

  1973年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由碧江县知子罗迁泸水县六库区新寨乡。辖泸水(驻鲁掌街)、碧江(驻匹河公社)、福贡(驻上帕街)、兰坪(驻拉井街)4县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驻茨开公社)。

  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县建制,属地分别划归泸水县和福贡县。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兰坪县,设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原兰坪县的行政区域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8年改兰坪县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2004年1月5日民政部批准将泸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鲁掌镇迁至六库镇。

  截至2006年怒江州辖2县、2自治县,9镇、17乡、3民族乡,10居委会、258村委会。

  行政区划

  编辑

  怒江州辖2个县、2个自治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州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名称面积人口邮编区号县政府驻地

  泸水县2938平方千米17万6731000886六库镇

  福贡县2804平方千米10万6734000886上帕镇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455平方千米21万6714000886金顶镇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4506平方千米4万6735000886茨开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shadow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98°09′—99°39′,北纬25°33′—28°23′之间。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西邻缅甸,南接保山地区,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国境线长449.467公里。怒江州南北最大纵距32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3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州府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614公里。

  地形

  境内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4%。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

  州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走向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依次纵列,构成了狭长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为怒江河谷,海拔738米。

  土壤

  怒江州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闻名于世的高山深切割地貌。因受各种成因土因素综合影响,境内形成的土壤种类型较为复杂,怒江州共有11个种类、29个土属,55个土种,其中水稻土29个,旱地土35个,形成水平,垂直、区域性分布特点。

  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土壤偏酸,兰坪县土壤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钾元素丰富。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江边,主要为赤红壤,红壤;海拔2000米左右的半山区,主要为黄红壤、黄棕壤;海拔2500—3000米的高山区主要为棕壤、暗棕壤。3000米以上,依次为灰棕森林土和高山草甸土。

  气候

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怒江州气候具有云南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同时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具有北部

  旱期的怒江(2张)

  冷,中部温暖,南部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部分地区雨季开始特别早,干季短暂,温季持续时间长,无春早,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

  怒江州内海拔最低738米,最高5128米,显著的海拔高差和复杂的地域环境影响热量条件的再分配,各地温度有差异。一般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区,气温最高,热量丰富,每年平均气温16.8°C~20.1°C,最热月气温21.7°C~24.7°C,最冷月气温11.1°C~13.6°C,年极端最低气温-28°C~3.7°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530°C~5019°C;海拔1800~2300米的中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5.1°C~11.1°C,最热月气温19.3°C~17.8°C,最冷气温9.1°C~3.2°C,极端最低气温-2.8°C~10.2°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019°C~3223°C;海拔2300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1.0°C以上最热气温17.8°以上,最低气温31°C以下,极端最低气温-10.2°C以下,大于或等于10°C积温3223°C以下,为气温最低,热量最差的地区。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怒江州属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交汇地带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境内容纳了寒温性、暖热性等植物类型,成为地域性植物类型组合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天然的植物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2张)

  基因库,长期以来为国内和世界植物学学科研者所瞩目。怒江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个科、600余属、3000多种。怒江州有林地面积6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用材林树种以冷杉、云南松、云杉、铁杉为最多,珍稀名贵树种有红豆杉、秃杉、榧木、红椿、楠木、珙桐、紫檀、香樟等。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1984年-1988年普查,已知中药材资源356种,其中药用植物314种,中国药材资源76个重点保护品种,怒江州有51种,珍稀名贵药材有虫草、阁草花、天麻、贝母、癞头参、红景天、鸡足黄莲等。观赏花卉有鸽子花(珙桐)、杜鹃花、茶花、兰花等上千个品种。

  动物资源

  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40余种,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鸟种)。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戴帽叶猴、羚牛、赤斑羚、大鼯鼠、黑鹇、灰腹角雉等,是中国最珍贵稀有动物。濒危动物有王锦蛇指名亚种、熊猴、滇金丝猴、中国穿山甲、云豹、印支虎、黑麝、菲氏麂、血雉、白腹锦鸡等55种。为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国家将泸水县和保山市毗邻的高黎贡山地段,以及泸水、福贡、贡山县境内的碧罗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3万公倾,占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3.9%,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22%,被列入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共1500多种。

  水能资源

  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水资源总量是955.91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43%。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怒江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占云南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0%,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时,占云南省的19%。仅怒江干流两库十三级可开发装机容量就达2132万千瓦,怒江州境内可开发以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等9级电站(松塔、赛格、岩桑树、光坡不在怒江州境内)装机容量达1428万千瓦。兰坪县境内澜沧江开发黄登电站,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183条支流中,可开发中、小型电站的有80余条,总装机容量达70多万千瓦,现已开发6.4万千瓦,尚待开发的有63.6万千瓦。

  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69公顷。有林地968亩。其它林业用地597亩,牧地598万亩。本州农、林、牧三大土地资源统计185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4.3%。水域面积152890亩,占土地面积的0.7%,沙滩面积2070亩,占土地面积的0.01%。

  人口民族

  编辑

  怒江州2010年总人口为534337人。

  怒江州四县的人口,同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918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513人,增长8.64%。平均每年增加425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3%。

  怒江州四县共有家庭户139018户,家庭户人口为49215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4人,比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37人。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男性为282900人,占总人口的52.94%;女性为251437人,占总人口的47.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118.79下降为112.51。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15536人,占总人口的21.62%;15-64岁的人口为386241人,占总人口的72.2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2560人,占总人口的6.09%。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4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5995人,占总人口的12.3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68342人,占总人口的87.65%。彝族人口为11758人,占总人口的2.20%;白族人口为139164人,占总人口的26.04%;傈僳族人口为257620人,占总人口的48.21%。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410人,增长了2.18%,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了0.9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增长了41103人,增长了9.62%,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0.78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62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69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1253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158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72人上升为491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642人上升为692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6051人上升为210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6525人上升为40400人。

  怒江州四县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6266人,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26428人,文盲率由22.91%下降为16.14%,下降了6.77个百分点。

  怒江州四县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81万人,占总人口的22.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1.62万人,占总人口的77.9%。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4.5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0.3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

  2010年怒江州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名称人口数(人)2000—2010年平均增长率

  怒江州5343370.83

  泸水1848350.72

  福贡986161.13

  贡山378940.87

  兰坪2129920.78

  经济

  编辑

  概况

  2007年,怒江州生产总值49.13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总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2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亿元,同比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同比增长12.7%;人口自然增长率7.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2009年怒江州生产总值完成48.41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84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20.69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7亿元,超年初预算4.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9.71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752元,增长21%;人口自然增长率7.8‰;单位GDP能耗下降5.3%;解决了1.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先后迈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四个台阶,从23.94亿元增加到64.6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从4984元增加到11874元,年均增长15.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亿元增加到6.66亿元,年均增长22.2%,支出从10.25亿元增加到42.69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31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增长28.96%;三次产业比例由19:34:47调整为11:36:53。

  第一产业

  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0.5亿元,实施了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粮食1亿斤增产计划、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6万亩,建设骨干沟渠150千米,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8万亩,冬农开发31.4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7.45万吨,增长2.2%,连续三年获得丰收。

  2007年年培训农民工2.37万人,转移输出1.67万人,劳务收入6900多万元。全年农业总产值9.41亿元,增长4.9%。

  2011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从6.87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年均增长13%。粮食连续五年实现增产,达19.5万吨,创历史新高。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8万亩,解决了27.06万人、34万头(只)大小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第二产业

  2011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年均增长12.2%。

  2011年兰坪、泸水两个园区已形成15万吨电锌、6万吨硫酸、14万吨工业硅、6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2011年矿冶业总产值达37.4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倍,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85%,提供就业岗位达1.3万个。

  2011年完成电力投资41亿元,新建电站41座,新增装机72.7万千瓦,全州水电总装机达91.56万千瓦。

  第三产业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41.37万人(次),增长13.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4亿元。

  2011年发展“两社一会”566个,改造和新建农家店360个,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9亿元,年均增长13.95%。实现全州乡(镇)金融网点全覆盖。

  2011年完成了《怒江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连续五年开展了“阔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滇西北4+2旅游论坛”、“百名记者聚焦怒江”、“百名作家怒江行”等活动,怒江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阔时”旅游文化节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民族狂欢节”。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60.58万人次,年均增长13.4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16亿元,年均增长13.21%。

  社会

  编辑

  保障

  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1.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18.11万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达40.73万人。建成了3个县级中心敬老院,供养农村五保2774人。投入3.18亿元建成22.6万平方米的城镇保障性安居房。完成3.64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和危房改造。

  解决了9.8万人的温饱问题,完成整村推进920个、易地扶贫1.04万人、安居房建设12858户。实施了一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3亿多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18亿元。

  教育

  2011年投入教育资金25亿元,年均增长21%。收缩校点837个,校均规模从71人扩大到303人。新建校舍21.87万平方米。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39、18.39和17.97个百分点,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12年提高到7.35年。

  科技

  2011年怒江州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科普项目137项,取得科技成果43项、授权专利37件。加强人才管理工作,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419人,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11546人。

  交通

  2011年怒江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228线金厂岭至六库二级公路于2010年底全面完工。六库至片马口岸油路已改造完毕。

  2011年底,全州通车里程达4060公里,比“十五”期间增长7%,其中,省道897公里、农村公路3163公里。全州2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通路率100%;28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96.5%;264个行政村通公路率98.9%。

  2011年州内现有的42对跨江溜索,计划取消36对,进行溜索改桥,保留6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

  民族特色

  编辑

  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僳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

  僳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僳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

  僳僳族

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Li-Su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白族(2张)

  ,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70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等县。

  怒族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简称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唐宋时起使用“僰文”(白文),即“汉字读白”。现代白族一般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商业、农业。信仰佛教和本主教。

  旅游

  主要景点

  怒江第一湾

  贡山县丙中洛乡政府往南4公里处,平缓的怒江在这里转了一个马蹄形大弯,这就是“千里怒江第一湾”。湾上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江面30余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在峡谷中宛如一颗绿宝石。

  石月亮

  月亮山风景区位于福贡县利沙底乡怒江西岸。海拔在3360-4400米之间,风景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月亮山上有一个天然孔洞,宽32.7米,高60米,厚2米,当地傈僳族称此洞为“亚哈巴”(即石月亮),月亮山因此而得名。整个月亮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地质景观。已发现景点30余处,有石月亮、嫦娥洞、卧虎峰、神娃峰、神指峰、万丈崖、一线天等著名景点。在月亮山还可以观碧罗雪山日出、怒江大峡谷远景及云海,还可观赏到名贵花卉和珍稀的旅游胜地。

  独龙江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内上游称克劳洛河,到贡山境内与麻必洛河汇合后始称独龙江,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开江上游。在怒江州境内流程为80公里,流域1947平方公里,然后流入甸心多危石险礁,水势汹涌。较大的支流有:麻必洛河、担当洛河、布卡娃河、木切尔河、木林河、达塞洛河等。

  双纳瓦底老虎跳峡谷

  距离怒江州府六库50公里处有一很窄的峡谷,傈僳语称“腊玛登培”,意译为老虎跳峡谷。老虎跳峡谷全长10公里。进谷前,怒江江岸已具峡谷景观,江水时而平缓,时而奔腾,水急滩高,气势慑人。

  老虎跳峡谷由变质大理石岩、片麻岩构成,谷岸高1500米,陡峭如削。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老虎跳峡谷中有奇峰奇石林立,高者高耸入云,低者坐卧江中,欲斩断怒江。有神奇的“米斯”山,有神熊峰,有望谷峰,有鹰嘴崖等景观。

  抗英纪念碑

  片马抗英胜利纪念碑位于片马纪念馆右铡的一个小山头上,苍松翠柏之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丰碑。纪念碑由怒江特产的汉白玉石雕成,尖端是盾牌,底座像弓,象征着片马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碑中“片马抗英胜利的纪念碑”是由原中共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怒江时亲笔题下的。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网 > 云南政府网 > 怒江政府网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