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灵山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灵山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gxls.gov.cn
  • 地        址: 灵城街道广场路31号
  • 服务热线: 0777-6523000
  •         

灵山县政府网简介

  灵山县是中国广西钦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县城距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均为100多公里,与六市形成了1个半小时经济圈,距广州市500公里,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此外灵山县也是久负盛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和鱼米之乡。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湾畔,地处钦江上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核心工业城市--钦州市的东北部,北临南宁市横县、邕宁区,南接北海市合浦县,东邻浦北县,西连钦南、钦北区,灵山县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灵山县,因县治有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原属广东省,1965年划入广西至今,现属钦州市,全县辖区总面积为3550平方公里,辖18个镇3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63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2014年底,灵山县城镇化水平41.6%,县城建成区域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其中外来流动人口5万,城市规模迈入中等城市行列,县内交通十分便利,钦州至陆屋一级公路,209国道、308和310省道、邕浦二级公路、武利至合浦二级公路、黎钦铁路和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等贯穿县境,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缘优势。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灵山县境属百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山县境属象郡地。三国时期,灵山县境为吴国辖地,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灵山县境属广州合浦郡地,黄武六年(227年),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晋,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南北朝南朝时期,宋泰始七年(471年),灵山县境属越州,齐属交州,梁天监一年(502年),灵山县境属安州,陈仍梁制。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南宾县,县治设于南宾寨(今旧州圩西南侧),南宾县为灵山县最早县名,属钦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南宾县属宁越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南宾县属钦州总管府。唐贞观十年(636年),南宾县县治移至峰子岭南(今三海镇棠梨村境内),同年,钦州州治从钦江县迁至灵山县旧州圩南宾寨(钦州州治遗址)。唐贞元十年(794年),南宾县改名灵山县,因境内有风景名胜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五代时,灵山县属钦州,钦州领五县:钦江、保京、内亭、遵化、灵山。宋开宝五年(972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以其地并入灵山,灵山县仍属钦州,隶广南西路,宋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诏徙灵山县县治于石六峰下(今六峰山东面),即今县城所在地。元代,灵山县仍属钦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灵山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钦州路总管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灵山县属钦州府,隶广东,洪武九年(1376年),灵山县属廉州,总属雷州府,隶广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廉州为府,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东。明正统五年(1440年),海北道兵备副使甘泽始筑灵山城。清承明制,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东。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将县属秋风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平吉等地)、博莪练(今钦州市钦南区的那丽、那彭、那思等地)、菩提练(今钦北区的那香、长滩等地)、青塘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青塘等地)拨给钦州。民国时期,灵山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钦廉道、广东省钦廉绥靖区、广东省南路绥靖区、广东省第八行政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日成立灵山县人民政府,灵山县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8月30日属广东省钦廉专区,1951年2月19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钦廉专区所属钦县、防城县、合浦县、灵山县、北海市委托广西省代管,1952年3月28日,钦州专区正式划为广西省建制,灵山县属广西省,195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钦州专区的钦县、合浦县、灵山县、防城县、浦北县、北海市又划归广东省建制,灵山县属广东省,1956年2月28日,灵山县属广东省合浦专区,1959年1月,灵山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965年6月26日起,广东省湛江专区的灵山县、浦北县、合浦县、钦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市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分出划入广西,设广西钦州专区,灵山县随属广西钦州专区。1994年6月28日,灵山县属广西钦州市至今未变。[4-5]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4''00''—109。35''00'',北纬:21。51''00''—22。38''00'',东邻浦北县,南接合浦县,西连钦北区,北与邕宁县、横县交界,县城距南宁市150公里,距钦州市100公里,距钦州港120公里,距北海市150公里,距黎湛铁路石南火车站88公里。2009年全县总面积35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846809亩,水田613866亩,旱地23177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934619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1497亩,有林面积2362145亩。

  气候

  灵山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间歇性寒潮入侵,据县气象站1956~1984年记录,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8.2℃(1957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一0.2℃(1963年1月15日),年积温7500~8100℃,无霜期平均为348天,年平均有霜日数仅2.5天,年日照总时数在1400~1950小时,平均为1673小时,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2438毫米(1961年),最小年份为1005毫米(1963年),平均为1658毫米,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年平均降水日数161天。

  美丽的灵城夜景(8张)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

  灵山县已发现和探明27个矿种1、燃料矿产:煤2、黑色金属矿产:铁、钛、锰等3、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锡、锑等4、贵金属矿产:金5、稀土放射性元素矿产:钇、铀6、非金属及建材矿产:黄铁矿、石膏、重晶石、磷、水晶、白云母、毒砂、明矾石、石墨、石灰岩、粘土、高岭土、饰面花岗岩、方解石、红柱石、耐火砂岩等7、水汽矿产:矿泉水铁矿主要分布在文利镇横山、升平、升安、谷埠、三海镇白木村和石塘镇苏村等,累计探明资源量879.7万吨,保有资源量879.7万吨,铁矿石中磷硫的含量超过工业要求,经配矿后可以利用。锰矿主要分布在旧州镇上井至太平镇佳芝坪一带,累计探明资源量94万吨,保有资源量88万吨。钛铁矿主要分布在钦江上游等河床及其支流中,没有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预测远景资源量400万吨。石膏矿主要分布在陆屋镇和三隆镇一带,资源量、质量居全省首位,累计探明资源量8864.41万吨,保有资源量3926.5万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三海镇龙武山(含石背)、陆屋镇陆东村一带、那隆镇大浪、石塘镇龙狗、佛子镇新塘-新圩镇大理一带,估算资源量3.0亿吨。建筑石料用花岗岩辖区内广泛分布,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预测远景资源量10亿吨以上。水泥配料和砖瓦用粘土粘土资源比较丰富,各镇均有分布,预测远景资源量2.1亿吨以上。建筑用砂主要分布在钦江灵山段及其支流中,预测远景资源量1.3亿吨以上。铝土矿分布在石塘镇苏村—俄境一带,探明资源量39.2万吨,目前尚未开发利用。黄铁矿分布在石塘镇苏村一带,探明资源量41.4万吨,保有资源量41.4万吨。方解石分布在平山镇龙洞村石灰麓山一带,预测矿石远景资源量5000万吨。矿泉水分布在丰塘镇友僚村白马山一带,矿泉水中含H2SiO339.50—45.34mg/L,水温23。C,允许开采量291.6m3/d。红柱石分布在石塘镇俄境一带,正在勘查。金矿分布在三隆镇龙塘一带,正在勘查。

  水资源

  水资源为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以降水为根本补给来源的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产水量的总和,即来自于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地表水)量和地下水径流量,全县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7.4毫米,陆屋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30毫米,灵东水库建库后的实测年均降雨量为1603毫米,最大降雨量是1961年的2434.3毫米,最小降雨量是1989年的866.2毫米。陆屋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33.4毫米,据此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33.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源于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地表水)的渗入,和天然水体及水利化后的回归径流等的入渗补给,以及地下河流来水而成,从县境内的河流现状来说,全县地属水资源发源地,并且未发现有任何地下河流,对地下水情况也缺乏探测,因而,县境的地下水储量只能依据上述情况进行近似计算,全县地下水储量约为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储量)。

  灵山县城航拍

  黄昏下的灵东水库

  经济编辑综述

  2008年,全县GDP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2.4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5.45亿元,增长20.8%,工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2元,分别增长19.02%和15.01%。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4.1%,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86亿元,增长51.2%,引进桂合丝业丝绸纺织工业城、兴莱鞋业等14家生产性企业,合同投资额12.97亿元,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亿元,增长38.5%,全县工业总产值84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家,新增31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7家,新增3家完成工业技改9.6亿元,增长55.6%。

  灵山城区未来规划(5张)

  2011年生产总值135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亿元,增长45.8%,财政收入6.0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比重占82%,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9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5969元,增长13.7%,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完成。

  县城规划

  总体发展目标将灵山县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吸纳劳动力回流的示范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工制造、电子信息、轻纺等为主的现代加工制造基地,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宜工宜商、宜学宜游的北部湾后花园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灵山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人均GDP达到16845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49:29;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3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2%,人均GDP达到95238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41,财政收入达到1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发展目标推进灵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灵山县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逐步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城市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县城灵城镇与新圩镇、佛子镇、檀圩镇的协调发展,灵山县城要努力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北部湾现代加工制造基地和后花园城市,并带动桂东南周边城镇的发展。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性质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加工制造、旅游、商贸城市、钦州市副中心、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城市职能(1)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基地。(2)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现代休闲旅游目的地。(3)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地区性商贸物流集散地。(4)综合服务职能完善的钦州市副中心城市。城市规模近期至2015年:中心城总人口23万人,中期至2020年:中心城总人口30万人,远期至2030年:中心城总人口49.5万人。近期至2015年:规划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为24.15km。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105.00m/人中期至2020年:规划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为31.50km。规划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105.00m/人远期至2030年:规划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50.54km。人均102.11m

  合并图册(6张)

  农业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21.7℃,极端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0.2℃,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58毫米,无霜期长达348天,县境内丘陵山地多,为综合性农业经济地区,农业以粮食为主,农林牧副渔均有优越的发展条件,灵山的白米、荔枝、茶叶、烟叶向负盛名,但是历代的旱涝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耕作粗放,产量低,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49年末,全县粮食总产108876吨,农业总产值2289.49万元,农业人均产粮251公斤,人均产值52.7元,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土地改革,组织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变革了生产关系,党和人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从财力、物力、科学技术上支持农业,大搞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种形式的新的经济联合体,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为427431吨,1983年粮食总产又达427482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49年增加318606吨,增长2.93倍。45年来,全县农业人口增加684205人,而耕地面积却因修水利,修道路和城镇建设减少58481亩,但1994年全县人均有粮360公斤,比1949年的251公斤,增加109公斤,并且,自1970年以来,每年向国家贡献粮食超过5.1万吨,解放后,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1994年,全县甘蔗总产量408128吨,水果总产量215480吨,油料总产量4050吨,麻类总产量230吨,木薯总产量23491万吨,茶叶总产量1415吨,蚕茧总产量492吨,1994年农业总值178825万元,比1949年的2289.49万元增长77.1倍,农业人口人均产值1640元,1994年种植业产值88592万元,农业人均749.4元,比1949年的种植业产值1923万元和农业人口人均44.27元,分别增长45.07倍和15.93倍。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7.75万亩,总产41.19万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省下达的2.35万吨储备粮直补订单收购任务提前完成,那隆粮食储备中心库已进入仓库建设阶段,大力扶持园丰牧业、龙三钱、宇峰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109.6万亩,产量达到67.1万吨,茶叶、蚕桑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植优质茶1604亩,老茶园改造1000多亩,新植桑树2871亩,蚕茧产量925吨,新建了7个标准化奶水牛规模养殖场,养蛇存栏225万条,产值达到8亿元,生态养蛇致富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得到重点介绍推广,梅花鹿试养取得新突破,驯养梅花鹿1000多头。

  合并图册(4张)

  工业

  解放前,灵山县工业为个体工业,底子薄,分布散,主要有竹木器加工、五金修理、农家具锻铸、砖瓦石灰、日用陶瓷、碾米、土榨糖生产等,多为手工劳作,批量小,质量差,以县内自给性生产为主。解放后至1952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发展地方工业,1951年5月兴办灵山县第一家国营工厂,即地方国营五一印刷所,同时,私营工业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在伯劳、沙坪、旧州、太平、三隆、丰塘、平南等地新建一批私营镬厂,在灵城、武利兴办了2家私营火力发电厂,在灵城兴建2家织布厂,至1952年末,全县工企业总数为32个,其中,国营企业8家,公私合营企业5家,私营企业19家,工业总产值192.07万元(1952年不变价),其中重工业0.26万元,占0.1%,轻工业191.81万元,占99.9%。80年代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兴办新企业,改造、扩建老企业,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和个体经济,1981年投资700多万元,新建陆屋糖厂,同年,檀圩钢铁厂转产食品罐头,更名为灵山县第二罐头厂,1982年砖瓦厂与皮毛厂合并转产羽绒加工,更名为灵山县羽绒厂,1986年第一氮肥厂转产机制纸,更名为造纸厂,期间,相继兴办一批烟花炮竹厂,柠檬酸、羽毛蛋白饲料和一批石材生产线,与此同时,先后对两间糖厂、水泥厂、化肥厂、松香厂等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88年兴办首家中港合资企业,即七星毛纺织有限公司,1994年末引进外资670多万美元,将陆屋糖厂与英国太古泰莱糖业有限公司合营,组建为灵山县陆屋欧亚糖业有限公司,1994年,第二氮肥厂转产水泥,更名为第二水泥厂,与水泥厂合并组建灵山县文岩水泥总公司,当年,全县工业企业共13062家,分属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纺织、制革、造纸、印刷、修理等,发展较快的是建材、化工、食品加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129457万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镇及镇以上工业总产值44482万元。灵山县围绕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以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县域工业壮大工程和亿元企业带动工程,全县工业经济以平稳较快态势增长,去年(2014),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23%

  灵山十里工业区(7张)

  2011年灵山县政府代表广西灵山县宇峰企业有限公司与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南宁举行,标志着国内第一家制药上市公司入驻灵山,与灵山宇峰企业从此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国内保健龟苓膏品牌产品,描绘发展美好宏图。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生产200强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药业生产企业行业的佼佼者,目前已经上市,在能源资源的掌控,资金、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灵山县宇峰企业有限公司是广西农业龙头企业,灵山县内凉粉草生产资源特别丰富,宇峰食品有限公司有着近万亩的生产基地,双方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条件,可以互补、互利共赢,这次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上了关键的台阶,有着良好的开端。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将把灵山作为生产广州王老吉龟苓膏源料保障基地,进一步加大对广西灵山县宇峰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资金等的注入力度,共同、重点把龟苓膏产品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品牌产品。

  人口民族编辑灵山县的人口统计,在宋代以前无史料考据。宋元丰三年中(1080年左右),开始有不完整的人口记载,当时全县有居民10552户,具体人口数尚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全县有居民22736人,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其间经历440年漫长岁月,全县人口增加到171869人,增长6.56倍,年均增339人,又至民国2年(1913年),其间又经历93年,全县人口翻了一番,达357146人,年均增1992人,民国38年(1949年),全县人口增至452495人,年均增2648人,解放后,由于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呈直线上升(1960年略有减少外),1985年全县人口突破百万大关,1994年末,全县总人口1182142人,为解放时的2.61倍,年均增16214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8%,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2%。

  灵山大年初一人头涌动

  语言编辑灵山话即灵山方言是粤方言的次方言,其流行地域是以灵山县灵城为中心,方圆30~40公里以内,包括平山、佛子、新圩、三海、檀圩、那隆、陆屋、旧州、沙坪、烟墩、平南、武利、伯劳、文利等10多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灵山中部的灵山话,发音优美而动听,其它地方语音已有所变异,至于灵城内则多讲白话(粤语),那些与邻县接壤的乡镇多讲邻县方言,如石塘、烟墩、平南、丰塘部分地区讲横县方言,佛子、新圩部分地区讲浦北方言,武利、伯劳、文利部分地区讲合浦方言,另外,灵山方言里还有一些方言,如石塘苏村、平山灵家刘姓,檀圩东岸谭姓,太平仇姓讲肇庆话(肇庆方言),佛子、旧州有些地区讲新民话,即(客家语)当地称新民话。

  分布

  原灵城镇辖六峰、中山两个社区和附城村委会,县城讲白话(粤语),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原三海镇辖双鹤社区和三海、三勤、三多、梓崇、前进、白水、十里、棠梨、白木、谭礼、新垌、那银、黄膳、英爪、新大、大塘、苏屋、枚埠、梓木、旺圩、流屋埠、独岭、石龙23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佛子镇辖佛子社区和佛子、桂山、大坡、新塘、五一、元眼、清湖、辣了、大芦、睦象、新村、将加、象山、泗洲、芳兰、龙渊、府灵17个村委会,部分地区讲白话(粤语),约一半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檀圩镇辖檀圩社区和檀圩、石球湖、沙井、东岸、龙屈塘、谢赖、茶亭、塘坡、村心、湴山、见田、牛路、桥梓、黄楼、社岭、竹围、大垌田、甘梅、华屏、保子、三合水、大水垌、四联23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少数讲新民话(客家语)。

  丰塘镇辖丰塘社区和丰塘、陂塘、潭龙、沙塘、平岭、睦村、大丰、修竹、榃朴、大湴、石陂、友僚、高华、川心、桥笪、六颜、礼回、董永18个村委会,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太平镇辖太平社区和太平、枫木、镇南、佳芝、九冬、那沙、那驮、思明、谭有、永安、清水、大塘、千里、华楠、那案、立石、茂萱、池塘、那璞、那隆、稔老、西华、六谭、那马、公家、那谐、那廉、那线、屯仁29个村委会,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平南镇辖平南社区和平南、新魁、鲁塘、岭平、杨梅、勒菜、桃禾、白花、古僚、硖木、金银、驾马、三里、大山塘、大宾、塘肚、大洋、石基、北峡19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部分地区讲新民话(客家语)。

  烟墩镇辖烟墩社区和烟墩、古榕、三联、六加、邓塘、长麓、莲塘、六局、佳平、司练、西冲、峡口、大远、那合、茅针、六凤、妙庄、三岔、凤山、石堆20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那隆镇辖那隆社区和高兰、方塘、长福、新田、陈垌、西岸、峡岭、思法、充头、尤甘、龙屈、水冲、路司、枫木、马槽、塘表、茶子、高埠、清水降、上江、江东、灵一、灵二、那垌、六安、中安、大平、大山、坭桥、斌屋30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三隆镇辖兴隆社区和三隆、大田江、龙山、关塘、罩云、鲁塘、上楼、石碑、大马、下埠、陈屋山、石梯、横岗、龙楼、金东、金西、蚌降17个村委会,主要讲灵山话,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武利镇辖武利社区和龙塘、长岗、龙舞、大黎、三角、安金、教塘、汉塘、望坪、后背、鱼良、大沙、高李、叉口、珠里、桥山、明山、竹坡、新亮19个村委会,部分地区讲灵山话,少数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有些地区讲白话(粤语)。

  文利镇辖文利社区和文利、公服、黎头、南城、驲面、马达、东冲、甲叉、香山、谷埠、横山、升安、升平、升和、搭简15个村委会。

  伯劳镇辖伯劳社区和伯劳、埤肚、邓阳、伯凤、大路、新禾、彭屋、万利、淡屋、盆山、六槛、宦楼、燕坪、新民、箔竹、木棉、平心、良坪、灵塘、山塘、红坎21个村委会。新圩镇辖新圩社区和元屋岭、邓家、萍塘、梯始、稔坡、漂塘、尧家、洲塘、官屯、沙路、独树、白坭岭、秦屋山、急水、夏村、那东、渌一、渌二、大里、蒙塘、秧地塘、塘排、容家、六峰、新院、佛垌、上塘、晏村、平王、茶田、古文31个村委会,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平山镇辖平山社区和平山、大路排、汉垌、山秀、山村、高塘、灵家、夏塘、新庄、思林、同古、古朴、插花、龙垌、里村、贾村、平坡17个村委会,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石塘镇辖石塘社区和石塘、塘美、苏村、兆庄、俄境、大化、镇安、白花、木山、红星、上流、廖村、垌心、平历、深水、东安、吉安17个村委会,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沙坪镇辖沙坪社区和沙坪、旧圩、井冲、双六、七里、思榜、金科、榃璞、那琅、桂塘、旺屋、龙门、苗实、古天14个村委会,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旧州镇辖古城社区和旧州、双凤、狮岭、双金、长基、六额、塘僚、民zhu、樟木、六华、古修、张高、大岭、西屯、青松、石桥、石柱、下浪、上耕、北龙、围屋、上井、沉木、兵马、教马、长安、那良、新湾、横塘29个村委会,约7万人讲新民话(客家语),占70%以上。

  陆屋镇辖陆屋社区和陆屋、罗屋坪、石子、南湖、杨屋、华麓、那檀、新坪、马安、古城、富久、申安、坝基、教坪、企石、陆东、新营、连塘、王猛、水茫、新村、福星、沙塘、广江、广隆、卢屋、沙田、松木山、广笪29个村委会,约1/3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其它分布

  佛子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清湖、元眼、佛子、五一、大坡、新塘等部分村委讲新民话(客家语),芳兰村讲浦北话(浦北方言)。

  丰塘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横州话(横县方言),礼回、董永一些村是讲灵山话,还有少数讲新民话(客家语)。

  陆屋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北部靠近旧州的一些村讲新民话(客家语),陆屋街讲白话(粤语)。

  灵城讲三种方言:城区讲白话(粤语),郊区及农村讲灵山话,前进等部分村有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石塘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石塘话(类似横县方言),红星等村讲的是红星话(类似灵山话),塘美等村有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平山讲两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东北部有一些村讲的话类似横州话(横县方言)。

  平南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鲁塘、金银等北部地区讲横州话(横县方言)。

  烟墩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部分少数民族村讲当地方言。

  沙坪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部分少数民族村讲当地方言。

  太平讲两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一些地区有人讲肇庆白话(肇庆方言),(例如仇屋人)。

  旧州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新民话(客家语),少部分人讲肇庆白话(肇庆方言),(例如谭屋人)。

  那隆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少部分村落讲新民话(客家语)。

  三隆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三隆村委部分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新圩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也有一些村讲浦北话(浦北方言),少部分村讲新民话(客家语)。

  伯劳讲三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箔竹村有人讲新民话(客家语),邓阳村部分人讲化州话(化州方言)。

  武利讲两种方言:大部分地区讲武利白话(粤语),部分地区讲灵山话。

  檀圩讲两种方言:绝大部分地区讲灵山话,少数人讲新民话(客家语)。

  文利讲四种方言:中、北部的村多是讲武利白话(粤语),西北、西南的马达、东冲、升和、搭简等地讲灵山话,升平、升安、横山这三个灵山县最南端的村部分人讲廉州话(合浦方言),讲新民话(客家语)的亦不在少数。

  三海岩

  交通运输编辑灵山县交通往来通畅,交通事业比较发达,从解放初起到1994年,共修建公路通车里程884.4公里,比1950年的53.3公里增长了15.5倍,其中,纵贯县境从东北部到南部的209国道长61.2公里,横贯县境从东部到西部的灵钦省道长81.1公里,县道324.1公里,乡道418公里,全县19个镇和388个行政村,除13个行政村未能通车外,已全部通车,基本形成干支衔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了建设灵山的出海大通道,1991年春,县境省道江南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起点为县城环秀桥,终点为县属陆屋青坪与钦州市钦北区交界处,全长57.2公里。江南二级公路的建成,结束了灵山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它与建设中的陆(屋)、钦(州)一级公路相衔接,直通钦州港。灵山县交通便利,209国道和20124、20221省道贯通全境,与众多的县道、乡道组成便利的公路运输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22公里。

  水路

  水路有沙坪港,船只可直通南宁、梧州、广州等地。

  铁路

  黎钦铁路经过西部的沙坪、旧州、陆屋三镇,在沙坪镇、陆屋镇分别设有沙坪火车站、陆屋火车站。

  航空

  灵山县城距离南宁吴圩机场(距100公里,约1个多小时车程)距离北海机场(距120公里,约1个半钟车程)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灵山天气

  • 今日
    高温 16℃
    低温 8℃
  • 明日
    高温 18℃
    低温 8℃
  • 后天
    高温 21℃
    低温 9℃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