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黄州区政府网

  • 中  文  名: 黄州区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huangzhou.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暂无
  •         

黄州区政府网简介

  黄州区,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鄂州市隔江相望,距武汉市仅1小时车程。全区现辖3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8万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黄州区地势为东北部高,西部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内多湖泊。黄州区拥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区内有东坡赤壁、禹王城、安国寺、青云塔等名胜古迹。黄州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基础教育名城等称号。行政区划编辑黄州区现辖4街道,3镇,1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黄州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东部,黄冈市西南部。距湖北省省会武汉陆路65千米,水路90千米。黄州区境南北长26千米,东西宽24.3千米。版图面积353.03平方千米,人口34.25万人。城区面积15.2平方千米。区境东临巴水(浒子口至巴河口),与浠水县相邻;西南滨长江,与鄂州市相望;西北接团风县(抵罗家沟),东北与团风县回龙山镇、上巴河镇接壤。区地跨东经114°49′至115°05′,北纬30°25′至30°39′。

  地形地貌

  黄州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以低丘岗地为主,南部以滨江冲积平原为主。全区海拔在14.2~186米之间,相对高差小。黄州区东北部与团风县交界的烽火山海拔186米,是全区最高处;白潭湖中四担山海拔14.2米,是全区最低的地方。

  气候特征

  黄州区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但春有低温,春夏之交有梅雨,入伏有干旱。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396.3毫米。全区春季降雨量为425.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0.5%;夏季降雨量为606.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3.4%;秋季降雨量为188.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3.5%;冬季降雨量为179.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2.8%。全区全年以6月份降雨量最多,平均为232.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6.6%;12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35.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5%。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黄州区版图面积为353.0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79.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9.89平方公里,养殖水面面积43.06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30.75平方公里,难利用土地面积0.34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9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黄州区矿产种类多。其中:金属矿藏有铁、锰、金、铜、铅、锌、钨、黄铁等;非金属矿

  黄州区(3张)

  藏有大理石、花岩石、矾石、青石、红砂石、长石、石英石、卵石、水晶石、黄砂、砖瓦泥土、陶瓷泥土等。

  水资源

  黄州区黄州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同,来水与用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储量一般,水资源质量不容客观,中心城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趋势较严重,长江黄州段存在明显的举边污染带。全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31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1.77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9158亿立方米,扣除地表地下重复计算量0.4576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2.2327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编辑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户籍人口为382140人(含户口待定人口);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户籍人口340157人,常住人口为366769人。全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11134户,家庭户人口为30759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了0.44人。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7205人,占总人口的51.04%;女性为179564人,占总人口的48.9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7下降为104.26。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6477人,占总人口的12.67%;15-64岁的人口为289691人,占总人口的78.9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0601人,占总人口的8.3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3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1个百分点。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7480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7649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2040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6030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169人上升为2039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2259人下降为2085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358人上升为3282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3854下降为16442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522人,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9.64%下降为6.10%,下降了3.54个百分点。黄州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2014年末,辖区年末户籍总户数15.08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5.1万人,常住人口37.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57人,人口出生率9.88‰;死亡人口1710人,死亡率4.50‰;人口自然增长率5.38‰。

  经济概述编辑综述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33.09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27.40亿元,同比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5.96∶43.85∶40.19调整为14.2∶47.0∶3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179元,比上年增长14.1%。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9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3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39.58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42.07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2:41.36:46.12调整为13.3∶42.03∶44.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现价地区生产总值35540元,比上年净增5351元,增长17.7%。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3.3%。人均现价地区生产总值43929元,比上年净增321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2.3:42.5:45.2调整为11.4:44.1:44.5。

  农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4.2%。粮食种植面积14.5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千公顷,增加0.1千公顷;油料作物面积4.12千公顷,减少0.27千公顷。2011年,全区粮产量6.29万吨,同比下降15%,其中:夏粮产量1.46万吨,同比减少7.6%。全年棉花产量7350吨,同比增长9.8%;全年油料产量6900吨,同比增长2.67%;全年蔬菜产量23.67万吨,同比增长4.22%。2011年,全区人工造林面积533公顷,下降33.3%。全区零星植树50万株,增长66.6%,木材采伐量12564立方米。2011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31953万元,增长38.4%。畜禽肉产量8716吨,增产599吨,增长7.4%,其中猪肉产量6135吨,与2010年持平;禽蛋产量5864吨,增产1921吨,增长48.7%;生猪出栏8.18万头,同2010年持平;家禽出笼113万只,增长2.7%。2011年,全区渔业总产值41603万元,增长19.83%。水产品产量4.45万吨,增长5.02%,其中鱼类4.32万吨,增长10.9%。201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其中,种植业产值10.48亿元,增长15.91%;林业产值0.24亿元,增长51.27%;牧业产值3.37亿元,增长1.86%;渔业产值4.46亿元,增长9.92%。全年粮食产量5.32万吨,较上年减产15.42%;棉花产量1.19万吨,增长63%;油料产量0.68万吨,减少1.44%;蔬菜产量24.29万吨,增长2.62%;畜禽肉产量8656吨,减长0.69%,其中猪肉产量6172吨,增长0.6%;禽蛋产量5905吨,增长41吨,增长0.7%;生猪出栏8.33万头,增长1.83%;牛出栏528头,增长13.55%;羊出栏1653只,增长74%;水产品产量4.75万吨,增长6.74%。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1.42亿元,增长5.11%;林业产值0.30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3.79亿元,增长4.71%;渔业产值5.51亿元,增长5.51%。全年粮食产量5.7万吨,增长3.63%;棉花产量0.91万吨,减少7.14%;油料产量0.60万吨,减少1.64%;蔬菜产量26.11万吨,增长4.48%;畜禽肉产量8998吨,其中猪肉产量6542吨,增长4.5%;禽蛋产量6521吨,增长5.0%。生猪出栏8.55万头,增长2.4%;牛出栏1733头,增长7.7%;羊出栏1890只,增长7.8%;水产品产量51685吨,增长3.3%。

  工业

  2011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81.3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同比增长26.0%。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8%,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9.53%。实现税金3.74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30.55%。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6711人,增加1675人,增长11.14%。辖区内建筑业单位数77家,比上年减少1家,总产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7.3%。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实现竣工产值90.1亿元,增长7.6%。全区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0.6万平方米,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9.8万平方米。2012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15.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家,实现工业产值93.59亿元,增长15.13%;实现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6%。全区产值过亿的企业26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亿元企业产值69.7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4.5%,较上年增长16%,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工业用电量4247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44%。全区规上工业用工人员稳步上升。2012年,全区规上企业从业人员为955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人。全区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5.69亿元,增长7.78%,实现利税2.96亿元,增长9.5%,利润总额10.06亿元,增长10.9%。2012年,黄州辖区建筑业单位数79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3.89%。建筑企业从业人员50339人,同比增加4057人,增长8.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1万平方米,增长2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9.8万平方米,增长18.9%。

  贸易服务业

  2011年,全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6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亿元,同比增长19.47%,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亿元,增长13.9%。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增长10.61%;农村实现零售额26.58亿元,增长13.9%。全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5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0.8%。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278万美元,下降68.7%。2012年,全区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10.4%。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8.4%。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4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7亿元,增长15.7%,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7亿元,增长15.6%。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3.1亿元,增长15.9%;农村实现零售额28.74亿元,增长15.5%。2014年,辖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06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5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亿元,增长13.2%,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0.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32亿元,增长10.2%,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为65.65亿元,增长13.5%;农村实现零售额为29.50亿元,增长12.1%。

  社会事业编辑民生

  201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4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163人。“

  黄州区金保工程”上线运行,参加“五险”15.2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98万人;城乡低保对象2.25万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600多万元,完成光荣福利院扩建和东湖、南湖福利院维修改造;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2040万元、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06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竣工774户,垦区棚户区改造开工411户,农村危房改造竣工528户。全区落实配套资金5166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完工进入装修阶段,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验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提前一年达标。

  文化

  2014年,全区现有文化馆1个,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博物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藏品3102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藏书总数为10.12万册,累计发放借书证7603件。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100%。

  教育

  “十一五”期间,黄州区教育事业得到持续较快发展。全区教育局连续四年荣获全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先后被评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教育局、省“三支一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招生考试先进单位、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黄冈市改革开放30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首批改革试验区后,重新调整布局,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全区撤并农村小学2所,教学点3个,新增农村合格学校10所,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7个。全区的农村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增标准化实验室13个。

  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地处鄂东名城黄冈市,这里曾产生过毕升、李时珍、熊十力、闻一多、李四光、陈潭秋、包惠僧、董必武、李先念等诸多名人。坐落于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州城的黄冈中学,与城区内闻名中外的东坡赤壁互为呼应,与素有“吴都胜迹”之称的鄂城西山隔江相望。

  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楚头吴尾、通江达海、与省会武汉作为同城化的人文重镇与全国宜居城市——湖北省黄冈市,是一所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均较齐全的湖北省省属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拥有750万人口的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历经百余年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大学,涉及理、工、农、经、文、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学校由南区、北区、西区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1770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6729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郊,北依省级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临南湖农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设8系、1部、2院,开设4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双师素质”教师289人。拥有各类图书90余万册,各类计算机2500多台,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58个,其中生产性实训中心1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4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66个。

  交通

  全区境内共有有1条国道、3条省道、2条县道,公路总里程达到729.34公里。城区道路客运拥有“两站”、“四点”,即:黄州汽车客运站(一级汽车站)、幸福车站、汽车配载点、购物中心停靠点、三台河停靠点和旧修车修停车点。城区外火车站开发区设有杨鹰岭客运站(准二级)和3座乡镇五级客运站(堵城、陶店及南湖站),公路沿线建有农村候车棚(亭)27个,招呼站牌30个。全区道路营运线路共有46条,日发913余班次,拥有营运客车264辆(不含公汽和出租车),营运总里程8004公里,年均客运量达600万人次。杨鹰岭货运站是鄂东地区公、铁的交通枢纽。全区有货运汽车1208辆,计6160.5吨,年均货运量达502万吨。

  人民生活

  2014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2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增长12.3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90%、36.39%。201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52.01平方米、56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4年,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7623人,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7665万元;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8130人,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00万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5710万元;参加城镇失业保险965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3.02万元。2014年,全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各类社会收养性床位1335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4473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6040.1万元;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为301人;优抚优待对象3079人,优抚优待总金额1566.8万元。

  历史文化编辑唐家渡舞龙

  龙舞(俗称龙灯),有企龙和滚龙两种。春节期间,人们按照五龙的颜色备制五条龙灯,名为“五龙捧圣”。舞龙答谢神赐,相沿成习,晓誉方圆数百里。

  黄州点子

  黄州点子,俗称“牌子锣鼓”或“丝弦锣鼓”,黄州人叫“地锣鼓”,外地人称“黄州点子”。“黄州点子”器乐由打击乐和吹奏乐合奏的“曲牌”与由打击乐演奏的干“点子”(锣鼓经)组成,由10人左右组成的民间吹打乐班来吹打。依据乐器组合、曲牌运用及演奏方式的区别,分为“丝弦锣鼓”和“地锣鼓”两个类别。“丝弦锣鼓”流行在原黄冈县北部山区;“地锣鼓”(俗称“牌子锣鼓”),全境流行。其中,以黄州城区及周边乡村最为广泛。

  风景名胜编辑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为一体。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五百余亩。建

  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

  遗爱湖公园

  遗爱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03平方公里,折7545亩,其中水面2.94平方公里,合4410亩,环湖岸线29公里。杭州西湖水面是5.6平方公里,遗爱湖大体是杭州西湖的一半。但是,遗爱湖纵深开阔,波光粼粼,岸线蜿蜒曲折,浑然天成,岸线长度是杭州西湖的两倍。按照规划,遗爱湖公园要建设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

  一环,即环湖一周观光主游线;两片,就是东湖片区、西湖片区;五区,就是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市民户外运动休闲区;十二景,分别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平湖归雁、霜叶松风。

  李四光纪念馆

  李四光纪念馆是国家3A级景区,位于黄冈市区龙王山南麓,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李四光纪念馆主体馆舍和李四光铜像广场两部分组成。纪念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主楼为四层“回”字形的仿古建筑,整体建筑依照“天圆地方”的建造格局。馆内陈列面积2200平方米,展出藏品190余件。现常设八大展厅,内容以李四光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为主线,其中以李四光生平展厅为重要组成部分。李四光纪念广场于2009年元月正式落成,总面积4200平方米,设有李四光铜像、励志石等人文景观。

  禹王城(邾城)遗址

  邾城遗址在今黄州城区西北3千米处,西距长江约2千米,东临团黄公路。据中国古代史书和黄州府志记载,此古城遗址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灭邾国后迁邾王于此扩建修筑的一座古城遗址,史称“邾城”或“邾王城”。因邾、汝、女、吕、禹等字音相近,“邾城”被讹传为“吕阳城”,或“禹王城”。今名为禹王城遗址。

  堵城螺蛳山遗址

  螺蛳山遗址系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位于堵城镇东北约100米,西距长江约1千米,南距黄州城10千米,团黄公路从东边经过。遗址本身为一椭园形台地,东西宽50米,高出地面2~3米。1957年春季,国家长江考古队经过三个多月艰苦工作,共开挖了4个探方,发现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新石器时期墓葬4座,出土一批文物。陶器的质地可分为细泥红陶系、夹砂粗红陶系、泥质灰陶系、泥质黑陶系、夹砂粗黑陶系。出土的器物经分析和复原后,计有彩陶罐、陶碗、陶鼎、陶豆、陶盘等,还有石斧、陶纺轮、陶球、玉器等。

  1985年和1990年,黄冈地区博物馆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墓葬31座,出土比较完整的古人骨架以及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和石枕、玉坠、彩陶饼、陶石杯、牛骨、鹿骨等共300余件。从出土陶器质料、纹饰上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仰韶文化的特征。陶器中最大的鼎与青莲岗文化相似。还有一部份蛋壳彩陶的器皿,又有龙山文化的特点。因该文化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其文化受中国南北文化的影响。堵城螺蛳山遗址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州古城遗址

  黄州古城遗址位于今城区的西北角。此古城为明洪武初年从宋元黄州古城址北移2里许而建筑的黄州府城。现城墙土筑体主要集中于胜利南村西背后一段。黄州区委大院西北侧至汉川门区人武部西侧一段经维修保存完好。原城有四门,即清淮门、一字门、清源门、汉川门,今仅存汉川门。黄州古城东门谓“清淮门”,遗址在今胜利南村北口与胜利北村南口相对应处。今公汽站牌所标“东门“或“小东门”,在东门路与胜利街相交的转盘处,不是黄州古城之东门。

  黄州古城,明清两朝为黄州府、黄冈县治所,规模较小,人称“绕城一转,只有7里半”。城围周长1294.2丈,占地面积约1.42平方千米。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中共黄冈地委、行署,黄冈军分区,中共黄冈县委、黄冈县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均设在城内。黄州古城现已被新城区包围着,古城街道、建筑物大为改观。

  黄州古城汉川门城门上建有“月波楼”,整个门楼占地面积150.4平方米,其主体为石基砖墙,中间夯筑填土,可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楼、下为门。月波楼原为砖木结构,后改造为钢筋水泥结构。屋檐硬山青瓦顶,抬梁式构架,面阔五间,通长20.5米,进深7.8米,通高13.8米。城门洞内地面呈斜坡状,门洞通长12米,宽2.8米,东面垂直高度5.04米,西面垂直高度3.27米,系城区西北面重要的进出通道。1984年,列为黄冈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黄冈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黄州城北三公里,禹王办事处太平寺村。太平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初唐时期。根据光绪八年《黄冈县志》载;“在梅家湖凉亭东(小河涨水)一佛(像)溯流至枫香桥,士人迎祀,修建了太平寺”。因历史久远,曾三次毁建。

  烽火山

  烽火山位于陈策楼、回龙山镇(现属团风县)、马曹庙镇(现属团风县)三地交界处,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186米。

  龙王山

  龙王山位于黄州北侧,由原来赤壁矶、玉几山、聚宝山、龙王山组成。山体黄泥土质,山形如盘龙。龙王山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82米,为黄州城区最高点。明洪武年间,依山筑城后,成为黄州城北的屏障。山上林木青翠,山东聚宝山,有“晶莹似玉”的大小卵石。山南玉几山,形似玉椅,围护城北。

  本地特产编辑黄州萝卜

  “黄州萝卜”是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品种。在东汉时期,曹操驻兵黄州时,曾因“兵吃萝卜、马吃菜”而盛名天下。著名诗人苏东坡居住黄州所食之“东坡肉”、“东坡鱼”都要用“黄州萝卜”相佐。

  叶路大蒜

  “叶路大蒜”系区堵城镇叶路洲农家良种,早在明朝已有种植。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成株,有叶7~9片,深绿色,有蜡粉,蒜苗由许多叶包裹而形成假茎,不中空,假茎呈圆柱形,长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个蒜砣有5~7瓣。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锗和硒等。生育期约220~250天,适应性强,蒜苔粗壮,蒜砣耐贮藏。

  黄州豆腐

  “过江名士笑开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味佳,盘中新雪巴河藕”。这首民谣在湖北流传甚广。黄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鱼、武昌酒一向被认为是鄂东四大名产。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黄州炒汤圆炒汤圆为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此汤元为秋冬两季时令品种,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炒出之汤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香甜可口,食而不腻。

  东坡饼

  东坡饼,是地方风味名点之一。闻名全国,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谪居黄州时与安国寺长老参寥和尚结成莫逆之交。参寥和尚得悉苏轼喜吃油炙酥爽的食品制油酥饼以待。该饼的作法是:先将面粉和好,再团圈抹油饼牵成线绕成园饼形,放在香油锅中炸至枯萎。吃时洒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饼不能久存。后苏夫人设计的“千层饼”,酥脆香甜,食而不腻,味道极美,易于久存,由于人们对苏轼的怀念,就称此饼为“东坡饼”。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