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襄城县政府网

  • 中  文  名: 襄城县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xiangxian.gov.cn
  • 地        址: 暂无
  • 服务热线:
  •         

襄城县政府网简介

  襄城县,隶属于许昌市,位于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现辖9镇7乡,44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6.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82.1万亩,总人口86.21万,常住人口67.24万,城镇化率34.73%。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瑶、壮等18个少数民族。

  襄城县是“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基地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省级双拥模范城”、“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1.7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204.7亿元,增长19.6%;消费品零售额59.9亿元,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3元,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整体经济发展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襄城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第23位,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2015年6月,人民论坛评测中心在《国家治理》周刊上发布河南108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在指标1底线公平度排名中,襄城县位居河南省108县市第5位,综合排名全省108个县市中位列第4位。建制沿革

  编辑

  襄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猎农耕,襄城周朝春秋时名“氾”,郑

  地。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因避其第叔带之难出奔郑,居于氾,公元前540年,襄城属楚,楚灵王在氾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

  战国时期,襄城居秦、楚、韩、魏之间,隶属迭更。

  秦统一六国,设襄城县,并在城颍设颍阳县,属三川郡。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项羽攻襄城,城破,将守军全坑杀之。

  西汉初改属颍川郡。王莽新政时,改襄城为“相城”,属左队。东汉恢复襄城原名。

  三国时,襄城属魏。西晋仍置襄城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废襄城郡,还并颍川。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析襄城之首山,高阳山以南至滍水设高阳县,隶属汉广郡。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广州治所迁襄城。北周改襄城郡为汝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汝州,襄城仍属颍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于襄城,领汝坟、期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汝坟原襄境归襄城县,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属仙州(治今叶县)。开元十六年(738年)废仙州,还属许州,是年,又改属汝州(治今临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再属许州。天宝七年(748年)属临汝郡。乾元初改属汝州。大历四年(769年),又以叶、襄置仙州,次年州废,仍隶汝州。

  五代时,后梁,襄城属许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属汝州。

  北宋仍属汝州,隶河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属京西路。元丰六年(1083年)属京西北路。

  金初属汝州,隶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属许州昌武军,隶南京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属许州,隶汴梁路。

  明属许州,隶开封府。明末,李自成三进襄城,俘杀三边总督汪乔年。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又升为许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复许州为直隶州,县均属之。

  民国3年(1914年),襄城县属河南开封道。民国14年(1925年),直属河南省政府。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治许昌)。

  1944年4月末,5月初,日本侵略军犯襄,在颖桥,三冀和黄柳等地受到抗日军民的奋力阻击。

  1947年12月12日,襄城县解放,次年1月,隶属豫陕鄂边区,旋划归豫西第五行政区。

  1949年7月,隶属河南省许昌行政区。

  1986年2月18日,划为平顶山市辖县。1997年8月,又划归许昌市管辖。

  行政区划

  编辑

  襄城县辖9个镇、7个乡。分别是:城关镇、颍桥回族镇、麦岭镇、颍阳镇、王洛镇、紫云镇、库庄镇、十里铺镇、山头店镇、湛北乡、茨沟乡、丁营乡、姜庄乡、范湖乡、双庙乡、汾陈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襄城县,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位于北纬33°51′04″,东经113°28′54″之间。

  地形地貌

  襄城县处于伏牛山脉东段,县境西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浅山区,以马棚山为最高,海拔462.7米;北部为丘陵地带,海拔90——128米;中东部为平原,海拔80——90米;东部低洼,海拔64米。县境东西长约41公里,南北宽近31公里。全县地势呈西高东低,由西北王洛乡房村至东南姜庄乡河北五村,坡降为1:1600。

  襄城县诸山系伏牛山余脉,构造为侵蚀低山区。全县有首山、紫云山、令武山、孟良山(原名高阳山)、焦赞山(原名仙翁山)、龟山(原名灵泉山)、尖山、白石山、夜虎山等大小山头9座,面积80.4平方公里。山脉分布在县境西南部的紫云、湛北、山头店3个乡镇。

  襄城县有海拔81-128米的岗丘7个。其中包括八士岗、百宁岗、风阳岗、麦岭岗、胡岗、尧城岗、灵树岗,面积共44.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

  襄城县地处伏牛山东麓倾斜平原。全县总土地面积134.55万亩,平原面积约101.58万亩,占总面积的75.5%。

  气候

  襄城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县一般冬季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夏季受海洋性气团控制,春秋为二者交替过渡季节。春节时间短,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夏季时间长,温度高,雨水集中,时空分布不匀;秋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时间长,多风,寒冷少雨雪。

  襄城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81.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2%,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1.49千卡/平方厘米。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日照均比较充裕,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

  全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积温5463.8℃。其中:日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27.6℃,1月份最低0.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3℃,极端最高气温42.3℃。

  襄城县的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以西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夏初常出现干热风,以5月24日至29日出现频率最高。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1345500亩,其中耕地82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1.56%。

  襄城县地处黄淮平原西缘,土壤为黄洪冲积形成。据1982年土址普查,全县共有3大土类、6个亚类、24个土种,净土地总面积为111.58万亩,三大土类包括褐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其中褐土类面积最大,为全县地带性土壤。

  矿产资源

  襄城县境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远景储量约为20亿吨左右,保有储量为14.1亿吨,约占平顶山煤田总储量的17.2%。据河南省地质队勘探,豫东低凹地带含油层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襄城县麦岭镇处该地区西部,含油层较厚。襄城县礓石资源丰富,总储量约1.17亿立方米,多分布在岗丘地区。襄城县红石质优量大,总储量约37亿立方米。

  水资源

  襄城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遍及全县16个乡(镇),多为西北——东南流向,总长299.5公里。其中包括北汝河、颍河、马黄河、苇子河、新范河、高阳河、上纲河、柳叶江、南北涅河、马拉河、运粮河、柳河、湛河、小泥河、文化河。县境南部为沙汝河水系,东部属颍河水系。北汝河、颍河两条主干河流,自西部、西北部入境,流经11个乡(镇),总长69.9公里,承接境外3个地区12个县的经流水;境内支流有14条季节性排涝河道,系西北——东南、南北及西南——东北流向,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襄城县地表水相当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不大。

  人口民族

  编辑

  总人口86.21万,常住人口67.24万,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瑶、壮等18个少数民族。

  经济

  编辑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1.7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204.7亿元,增长19.6%;消费品零售额59.9亿元,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3元,增长12%。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襄城县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700位跃到2007年的305位,前移了395个位次;2008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位次中,襄城县排247位,比2007年前移了58个位次。在第九届中国中部六省百强县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居第51位,比2007年的第61位前移了10个位次。在全省2011年综合实力排序中,由2008年的27位上升到23位,曾连续两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序列。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4.5:31.5:34优化为2013年的13.2:66.9:19.9。2013年全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8%,比2001年提高21.3个百分点。

  农业

  襄城县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名优蔬菜、优质烟叶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东部优质粮、北部优质烟、中部绿色菜、西部规模养殖的块状农业产业带。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保持增产,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7万亩,是许昌市“花菜药”三大特色农业之一,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基地县”。烟草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了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示范村。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150家。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林业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林木覆盖率达到28.5%,被评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工业

  襄城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集聚集约规模化发展。建有2个省级产业园区。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成为目前国内产业链条最长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宝钢、中国电力投资总公司、中国石化、平煤集团等大型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其中年产3600吨高纯硅烷气项目,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城北产业集聚区培育了新能源、装备制造、服装制鞋及卫生用品等主导特色产业,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汉能控股集团投资50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河南襄城600兆瓦建筑一体化薄膜太阳能幕墙制造基地项目,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两个产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3.3亿元,利税67.6亿元。襄城县产业集聚区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并晋升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襄城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以较强的综合实力被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襄城县第二个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

  社会

  编辑

  教育

  襄城县在“321工程”扎实推进,襄城高中顺利进入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行列;襄城实验高中易地新建工程进展顺利,并通过市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县三高成为国家级骨干县级职教中心;小学的布局调整及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2005年,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全县高中在校生总数突破1万人,比2000年翻一番,中、高招成绩连年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交通

  襄城县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南距煤城平项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城市漯河45公里,境内铁路纵横交错。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北通陇海,西连焦枝。G311线、S329线、豫20线、S103线等国道、省道呈米字形交汇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城市建设

  2014年,襄城县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发改委专家组成功在该县举办城乡一体化座谈会,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并被确定为全国城镇化建设联系点。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20个,完成投资24.6亿元;10条城区道路加快建设,完成老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3200米,更新节能路灯1900盏,新增果皮箱300个,新建公交站点10个,路网、管网、供排水等市政设施更趋完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安置房2232套,面积31.3万平方米。修缮“汝水虹桥”,新修河堤观光道路21公里。5个中心镇区实施项目19个,完成投资5.08亿元。严厉打击私搭乱建,清洁家园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

  经济社会公平度

  编辑

  2015年6月,人民论坛评测中心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的经济社会公平度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并在《国家治理》周刊上公布。指标1底线公平度排名中,襄城县位居河南省108县市第5位,综合排名全省108个县市中位列第4位。

  旅游景点

  编辑

  白塔寺

  白塔寺在河南省襄城县的西北方,坐落在郭村。

  百宁岗五岳庙

  襄城县旅游景点(5张)

  百宁岗五岳庙为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20公里,329省道转县道沟丁路可直达,南距平顶山市区30公里,北离许昌市区45公里,东距漯河市区40公里。

  百宁岗五岳庙是以道教文化为主、以农业观光相辅之的旅游景区。百宁岗五岳庙初建于汉,规模于晋,历代修葺,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余亩,常住道众70余人。五岳殿为五岳庙的主殿堂,供奉有五岳大帝神像,是百宁岗誉为“中州神仙皇京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紫云山风景区

  紫云山风景区地处河南省襄城县境内,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石人山飞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

  乾明寺

  乾明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城南三里许,坐首山而向汝水,西临国道。乾明寺始建于隋初,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朝国师天台宗智者大师是本寺之开山祖师。

  大陈闸

  大陈闸是颍汝灌区南水北调系列工程之骨干工程。闸身总宽140米,东西排列12孔,闸高8米。

  毛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

  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1993年重修扩建,2008年进行了改造整修。纪念馆现占地2000平方米,展厅220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门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题写。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高5.8米,大理石基座上镌刻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像”。展厅以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视察情景为中心,展现了襄城烟草生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对全国烟草生产的贡献。后院由百块古今名人书画石刻组成的环形碑廊,与展厅、古亭、两厢配房相互辉映,呈现出清幽、典雅、肃穆的氛围。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姜庄乡庙坡村,历史悠久。

  文庙

  文庙位于县城老城区偏西北(原城关一小),座北朝南,为河南省1963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为纪念教育家孔子和弘扬儒学而建。庙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金初战乱遭毁,元至大、至治年间曾两次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扩建。扩建后规模宏大,形成南北长192米,东西宽118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