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张家界之袁家界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7:48 来源:火车吧 点击次数:10087954
信仰死了
34篇游记

张家界早先并不叫张家界,叫青岩山,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此。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被叫成了“张家界”。截止20世界末,张氏子孙在此已历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种说法是: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再次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因此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

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张家界之袁家界1

张家界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导游在引导客人游览时都会向客人介绍说,张家界是有当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发现的。

九七年《中国书画报》上刊登《吴冠中“发现”张家界》一文,文中说:

1979年,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要布置一幅湘绣作品《韶山》,需要一幅彩色画稿,这项创作任务落到了吴冠中的肩上。应湖南省委之邀,吴冠中于当年秋天到长沙作画。画稿完成后,他谢绝了丰厚的报酬,只希望邀请方能为他到湘西及南岳一带写生提供便利……吴冠中原打算先到湘西凤凰县。临行前,有人告诉他,有个叫张家界的地方风景也不错。不过,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他就没在意。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司机对前往凤凰县的路不熟,汽车竟然稀里糊涂地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了人烟稀少的茫茫林海之中,隐于大山深处的美丽壮观的景象让吴冠中大为惊讶,眼前奇峰连绵、怪石高耸、洞壑幽深、流泉飞坠。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无数的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一个好去处。好不容易找到人问了一下,原来这里就是张家界……回到北京后,吴冠中的心情仍旧久久不能平静,对张家界这颗被人们遗忘的“明珠”感慨颇多。写了短文《养在深闺人未识》。这篇文章在《湖南日报》发表后.如平地一声雷,震动了旅游界,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艺术家都慕名而来,而且游览之后都纷纷赞美张家界的绝美。众多艺术家的赞美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引起了湖南省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从上世纪80年开始对张家界进行开发。经过大家多年的努力,张家界逐渐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这篇文章说描叙吴冠中发现张家界大抵是真实的,值得商榷的是文中说是因为司机可能对路线不熟悉,误入张家界。事实并非如此,吴冠中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中说:“人们给我介绍张家界林场,我先是姑妄听之,后来不少当地同志再三推荐,我才下决心去看看”。可见当时他并非机缘巧合误入张家界,而是下了决心要去看看的。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上句为“杨家有女初长成”,原指杨贵妃。,张家界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一直没有被文人墨客发现,吴冠中把她比做旧时养在深闺的处女,因为没有走出闺门,故不为外人知道。

正是因为当年吴冠中的这篇文章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张家界才作为旅游城市重点开发,同时,吴冠中的画也向国内外很好的推广了张家界。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贫困的湘西老区迅速致富。可以说张家界之有今天,吴冠中功不可没。在张家界最早的导游手册上,吴冠中的文章被列于篇首。人们也没有忘记吴冠中,他们在景区的大门处立了一块石碑,记述了吴冠中对张家界的声名鹊起所起到的作用。

2008年是张家界建市20周年,张家界市民把吴冠中评为张家界第一功臣是名至实归的。

《养在深闺人未识》文/吴冠中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