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国内机票

飑线

来源:气象灾害

飑线

      飑(音biāo)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排列成带状的狭窄云带,宽度半公里到几十公里,长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维持时间为4-18小时。飑线过境处风向急转,风速剧增,气压陡升,气温骤降,常伴有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剧烈天气现象。

飑线-天气特征

飑线前天气较好,多为偏南风,且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飑线前方常伴有中尺度低压。飑线后天气变坏,风向急转为偏北、偏西风,风力大增,飑线之后一般有扁长的雷暴高压带和一明显的冷中心,在雷暴高压后方有时还伴有一个中尺度低压,由于它尾随在雷暴高压之后,故称之为“尾流低压”。

飑线沿线到后部高压区内,有暴雨、冰雹、龙卷等天气。

气温方面,由于飑线多为冷锋、低压槽或盛夏的局地雷暴发展而成,因此过境前的气温往往很高,人体感觉闷热。当飑线过境后,气温会猛然降低5~8度以上,人体感觉清凉甚至稍冷。

飑线-飑线与冷锋的区别

飑线处于雷暴云下沉冷空气的前缘,空间结构和冷锋酷似,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过境时都伴有风向急转,风力猛增,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加之它又常出现在冷锋附近,因此,容易把它与冷锋混淆。尽管飑线与冷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差异,故又常将飑线称为“伪冷锋”或“假冷锋”。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冷锋是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分界面,是大尺度系统,而飑线则是在同一气团内部形成和传播的中尺度系统;2.飑线附近的天气现象比冷锋天气剧烈得多,气象要素的变率也比冷锋附近的大得多; 3.飑线的移速一般比冷锋要快,有时甚至比冷锋快2~3倍; 4.飑线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冷锋没有。

飑线-移动

飑线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不仅和高空气流有关,还随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在形成阶段,移动方向基本上和高空气流方向一致,移动速度较慢,一般为30~40公里/小时;在发展旺盛阶段,移动方向多偏于50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气流方向的右侧,移速加快,一般达40~80公里/小时,快者可达80~120公里/小时;在减弱阶段,移动速度又相应减慢,一般为30~40公里/小时,移动方向又和高空气流方向一致。飑线上单体的移动方向,有时和飑线一致,有时偏向飑线移动方向的左侧,但交角小于60°。

飑线上强雷暴单体的强降水所形成的强大的下沉辐散气流,在其行进方向上最猛烈。它促使地面切变线超越于飑线之前。这支下沉冷气流在低层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而引起的抬升,使原飑线的前方形成新的飑线。这时原飑线减弱,新飑线发展加强,以这种新陈代谢的方式不断向前传播,就形成了飑线的“跳跃”现象。

飑线-形成条件

飑线虽属中尺度天气系统,但其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有关。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大部分飑线与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见大气静力稳定度)。这种不稳定层结,多数是由中层或高层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所致。飑线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飑线-生命史

2003年8月4日飑线过境香港时的天气图通过大量气象雷达探测发现,飑线从形成到消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 形成阶段。雷达回波开始为多块孤立的对流单体组成的比较离散的回波带,回波单体明亮,轮廓清晰,有明显的块状结构,水平尺度一般为10~20公里。随着对流单体的发展和并合,尺度增大,对流单体顶高由7~8公里发展到11~12公里,回波强度通常达40~50dBz,逐步形成带状,雷阵雨天气开始,地面风速加大。 ② 发展阶段。回波单体和群体显著发展,整个雷暴带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增加,在带上出现扰动。有时出现与地面流场相对应的涡旋状、波动状和“人”字形等回波特征。在这些扰动中心附近,发展成结构密实的强超级单体或强单体群。此时它们的水平尺度常为几十公里,顶高猛增到14~18公里甚至更高,回波强度增至50~60dBz,甚至可达70dBz。雷暴带前沿的回波强度梯度很大。此时地面风速一般可超过25米/秒,每小时雨量可达40~60毫米,严重时可出现冰雹和龙卷。 ③ 减弱阶段。随着能量的释放,飑线逐渐减弱,回波带的宽度加大,结构逐渐松散,顶高下降,回波强度减弱,降水强度迅速减少,风速也趋于减弱。

飑线-特征

2005年3月22日在广东中北部发生的强烈飑线“飑线”是一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沿着“飑线”可以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不可抗拒等特点。这类天气形成、发展过程十分迅速,因此可预报时间很短。

“飑线”出现非常突然。“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飑线”后的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春季里,由于大气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一旦有高空波动东移和冷空气过境,就可触发“飑线”的产生。 

“飑线”是一种较复杂的天气,每年发生次数只有1至2次,样本分析资料少,给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带来较大的困难。

由于飑线的出现非常突然,一般要在站点加密的中尺度天气图和气象雷达回波显示屏面上,连续不断地观测,才能发现飑线的活动。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同时狂风、雨雹交加,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研究飑线的生命史、形成条件和活动规律,作好飑线的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飑线-简介

“飑”是强阵风的意思。“飑线(Squall Line)”又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是气压和风的极度不连续线,是由多个雷暴单体或雷暴群所组成的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这个带长约几十到二三百公里,宽度半公里到几十公里,是比普通雷暴影响范围更大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飑线上的雷暴通常由若干个雷暴单体组成,少则四五个,多则十几个或几十个,生消此起彼伏。所以飑线比个别雷暴单体带来的天气变化要剧烈得多。飑线过境时,常会出现风向突变、风速猛增、气温陡降、气压骤升等剧烈的天气变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天气 >气象灾害 >飑线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