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合肥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静音模式”效果如何?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2 10:33:26

  12月1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施行,“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被列为禁止行为,引起热议。其实,2月1日实施的《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也有明确规定,在车站、列车车厢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条例实施10个月,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使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时有发生

  12月1日早上9时许,市民刘女士从四泉桥站上车,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往经开区方向,在繁华大道站下车。行至南新庄站附近时,刘女士发现,一位大叔拿出手机外放音乐。“外放的声音有点大,坐在他旁边的乘客受不了,离开座位站到地铁门旁边站着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多数乘客乘坐地铁都会佩戴耳机看剧,听音乐,也有乘客会打游戏、听音乐、看电视剧、刷短视频时会外放音乐。

  据了解,1、2、3号线各大站点的进站闸机附近的宣传栏上,如今都摆放了《合肥轨道交通安全文明乘车指南》,当中就有明确的提示“声音外放扰客”。轨道交通集团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各条线路的广播中也会经常提醒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

  禁止外放声音规定早已明确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透露,其实,关于规范轨道交通范围内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工作,合肥市开展工作是比较早的。2016年12月26日,1号线开通运营。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有效期5年)就明确了乘客在地铁车站、车厢内的禁止行为。

  该《守则》第五款提出,“在车站或者车厢内躺卧、多占及踩踏座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弹奏乐器或者播放音乐干扰他人等不雅行为。”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在这方面就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该《条例》第三十六条中第五款明确,在车站、列车车厢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对于违反规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拒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乘客:强烈支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12月1日,记者随机在1、2、3号线车站内和车厢内采访了一些乘客。乘客孙先生回忆,上上个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他在车厢里本来准备闭目养神,没想到边上的一位老大爷用老年机外放戏曲,声音特别大,让他很烦躁。当时自己提醒了一下,对方就把声音调小了一点。

  “我遇到过用手机刷短视频,却不戴耳机的。”李女士曾经也制止过高音量外放设备的人。“我很想过去跟对方说,你这样有违公德!但是我怕对方不配合,还和我吵架。”也有不少乘客会选择冷静处理,“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起身换个远一点的地方坐,或者干脆换一节车厢。”

  在随机采访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达了一个声音,乘坐地铁的时候,自己会自觉佩戴耳机做到不干扰他人,同时也支持在车厢内或者车站内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也有乘客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在列车车厢内和地铁站点内多张贴一些标识,让更多人知道。”

  回应:经劝导后,相关乘客基本都会很配合

  轨道交通集团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建议,市民遇到违反规定声音外放的乘客时,一方面,可以对相关乘客进行劝导、提醒。也可以立即拨打客服热线反映,或者联系站点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合肥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公安分局驻3号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3号线各大站点内都设置了警务站。“我们的民警每天会在站点和列车车厢里巡逻,广大乘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情况是偶发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及时进行劝导提醒,并进行制止,乘客基本都很配合。”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我们还没有遇到过拒不配合、态度恶劣,而引起治安事件的情况。”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表示,如今在合肥,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越来越多,乘客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对于运营和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日常的工作量也在逐步加大。为此,“希望广大乘客提高文明出行意识,共同营造文明出行环境。”

  建议:加大文明乘车宣传,出台更精准措施

  今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不允许在列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至少有北京、上海、天津、兰州、贵阳、昆明等地出台了相关规定,并以“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的形式对地铁上禁止外放声音予以明文规定。同时,南昌等地也计划将约束“电子设备外放声音”不文明行为列在其中。

  相关规定能否落地、如何落地、落地效果如何,一直以来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武汉的做法也较为明确。10月1日实施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明确,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条例规定,对于拒不执行的乘客,可罚款50元以上200元以下。

  业内人士表示,地铁是公共场合,“地铁禁外放”应成为社会文明共识。营造文明的乘车环境,一方面依托于乘客的个人素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文明乘车的宣传,出台更加精准的措施。为此,建议今后合肥市可以对相关条例进行细化。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