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疼痛的记忆,快乐的成长——行走在天津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167

疼痛的记忆,快乐的成长

——行走在天津

清明节假期去天津只是一个随意定下来的想法。可是,正是这个随意的想法,让我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日子里,在天津进行了一场华丽的时代祭奠。

行走在天津,全是有关近代百年的疼痛记忆与阳光下快乐的的成长。

记忆·百年风霜

走出天津火车站,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看得出来,不是老房子。随意走几步,便见成片成片的真正的近代欧式风格的建筑。上面有着各种名牌,某某遗址,某某保护建筑。后来到五大道,到意式风情区,到西开大教堂,我仿佛已经不再置身于二十一世纪的大都市,而是回到了那个命如哀霜,人若飞蓬的年代,亦或是行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街。乳白的石柱,精致的雕刻,华丽的拱窗,尖尖的房顶,赤红的瓦片,黑漆的华丽铁门,诉说着当年某位传教士在这里布道,哪位军阀在这里居住,什么国家在这里有过租界,哪个公园挂着华人不许入内的牌子……在这样闪着人性与艺术光辉的城市,在游人和自己愉悦的笑容里,我差点忘记了这个城市在一二百年前曾经遭受过的创伤。

来到天津博物馆,才让我回想起了这些。那些泛黄的黑白照片,那些栩栩如生的蜡像,那些早已生锈的劣质兵器,他们没有忘记疼痛的回忆。伴随着北京,这座城市必然会有着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记忆。他为京城背负了更多的伤痛,却没有得到像京城那样安抚。这个受伤城市,独自舔着伤口,铭记,然后继续前行。我不要忘记历史,我不要背叛。

伤口会随着时间而愈合,而伤疤不会。哪怕你在伤疤的周围做再多的掩饰,把伤疤装饰得如何美丽,它依旧是个伤口,也许,它只是不那么难看了。不过,铭记然后向前看,确实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又微笑着看着游人在五大道快乐地穿行,在意式风情区尽情地泡吧,看着外国友人在西开教堂虔诚地做着复活节的英语弥撒……百年的风霜,带给了这个城市独特的坚韧。

成长·建设着的城市

我天津的同学跟我说,天津就是个大农村。确实很多人也这样讲过。当然,这是和很多一线城市和直辖市相比。她没有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但是她不缺乏优秀的现代化建筑。背靠着北京,却没有京城的高傲,是北京温柔而安静的后花园。她没有超快的生活节奏和奢靡浮躁的都市气息,但是她不缺乏时尚的步伐和天津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城市,我就是可以听着传统相声喝星巴克咖啡,吃着煎饼果子在滨江道扫货,捧着泥人张挂着风筝魏坐着地铁回家。美丽的矛盾,就是一种特殊的风情。

在天津的每一天,我都会和同学嚷嚷好几次,天津真是个建设中的城市。我乘着公交,坐着出租车,走出地铁,我总会看到轰鸣的大型机械在运作。真的是每一处。我走出火车站,我走出古文化街,我走出五大道,我走出天津博物馆……一处处高楼拔地而起,在弥漫着历史气息的低矮洋楼群里。守着心灵的那份宁静,每一个人都能看见天津飞速的成长。我喜欢这种美丽的矛盾,有种大隐隐于市的风骨。

传统·穿越古今的灵魂

来天津之前听说过很多啊,比如麻花,剪纸,狗不理包子,天津相声,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的年画,甚至连瓷房子也算在内。当传统成为一种符号,她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什么十八街的麻花到底在哪儿,狗不理包子到底哪家最正宗,都无所谓了。这就是为什么天津满大街都是麻花的总店却无人追究。我买了几个泥人,虽然我看不出到底它好在哪里,不过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出现的时候,也就释然了。这些东西已经化作骨血的一部分,深深地融在每一个天津人的骨子了。那是深刻,也最独特,却最没有好坏的东西。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传统,那是穿越古今,不会改变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最迷人的地方。

初稿 定于2010-4-9 14:10于宿舍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