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寒山寺 延续那未完的梦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182

今年秋天,当我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去苏州时,激动得几乎跳起来——要知道,自工作以来,我很少这样激动过,喧嚣和浮躁早已让我内心刀枪不入了。几乎是同时,我们想到了张继和张继诗中的寒山寺,岁月流逝,寒山寺和寺中的那口钟,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我终于来到了苏州。到寒山寺,在影影绰绰的亭台楼阁间,聆听着那只闻名遐迩的巨钟让人如痴如醉的一响,我的心都颤抖起来。这个时刻,除了怀着一心一意的虔诚,想象张继当年的感觉,我的思想就空白了。被一种突如其来的浓浓的惆怅所占据,我无法给这种心情找一个合适的定位。唐朝的风雨,凄然而起。冷冷冽冽,穿越时空,在天地间流动。那种典雅、古朴的氛围,那种宗教般的意蕴,在这个杂乱、吵闹的世界分明更加浓厚,其中况味,怎一个沧桑了得?

我想,时光如果倒溯1000多年,我们会碰到张继的。张继是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仕途十分不顺,至德元年秋天,正是安史之乱中,潦倒落魄的张继满怀国破家亡的哀伤,在一个阴郁的日子里驾小船踽踽独行。晚上他把小船泊在枫桥下,漫天的月光,下的江面无比苍茫,平添了一份凄凉和冷清。渔火点点闪烁,树叶片片摇落,张继从心底感到一种天涯孤旅的哀愁和寂寞。月落了,天下起霜,惊飞的乌鸦哇哇啼叫,无枝可依,张继不由得裹了裹身上单薄的衣衫。张继这时一定感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然而,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茫然中的张继听到了从寒山寺传来的那一记使后来所有读唐诗者为之而痴而醉的钟声。一时间,张继的灵魂为之灼灼生辉,生命的火焰骤然涨高,有一种如沐春风春雨的感觉。第二天清晨,有了某种顿悟的张继悄然而去,一直走进唐朝的风烟中再没有回来,留给后人的,只是一记绵延不绝的钟声。

寒山寺建于六朝时代,历代多次毁于战火,现存寒山寺重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枫桥与寒山寺相隔一里左右,夜半钟声传到客船,《南史》就有了记载,然而,第一次以恬淡、宁静的笔触写入诗中的,却是张继。自从张继夜泊枫桥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生命中无不有了那一声当头棍喝般让人猛醒、春风化雨般叫人宁静的钟声。这钟声,格言警句般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涵盖万千意蕴的人文景观,昭示后人一种人生玄机。

明洪武年间重建寒山寺时,诗中古钟已是重铸,明末被日本海盗窃去。后来再铸,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遭到日本强盗的劫掠。日本人可谓极会附庸风雅,醉心中国的土地,也醉心中国的文化。然而,文化是任谁也偷不走的,文化落地便会生根,一口钟,搬到别处,已失其原有的文化内涵,这是这伙貌似儒雅的盗贼所没有想到的。抗战胜利后,经过我国政府与日方严正交涉,这口古钟失而复得,现在就悬挂在寺中钟亭内。立在近代文化大师俞樾题写的张继诗碑前,听着那再次撞响的钟声,我似乎也从这钟声中得到许多启示。中国古代,文人的地位其实十分低下,所以有“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之说,但正是这些“无足观”的文人,凭着一支秃笔,给自然山水涂上浓浓的人文烙印,让本无灵性的自然山水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和魅力。烟花三月的扬州、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西去无故人的阳关……因为文人,成了所有人心中的故乡。多年以后,我们寄情山水,其实就是追寻我们心灵的故乡。只要双脚一踏上这寸土地,失意的心灵就会得到一种深深的慰藉,漫漫人生仿佛也有了一种精神的启迪,指引我们摆脱卑贱,灵魂在高处飞翔。

沐浴着那早已铭刻在心的钟声,就像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投进母亲的怀抱,千年之下,我们来到寒山寺,捡起一些历史的风烟,拾得一些文明的碎片,抚平心中的伤痛,延续张继没有做完的那个梦。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