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黄山的一封通讯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357

各位好!

6月19日端午节去黄山。前日(21日)深夜回到家中。

19日在屯溪过夜,屯溪老街文化气息之浓,未料也。甚至连街头的馄饨担也挂着招牌及担主照片。夕阳西下,西方游客与抄各地口音的国内游客交臂,笔墨纸砚店铺的书卷气息和美食店铺的香气味轮番扑鼻。想不到,如此老街,另有风情。

我们选购了次日登山的拐杖,估价10元,索价仅4元!问及店主,明日天气如何,抬头仰望,尔后答道:明日必雨!于是,又掏腰包,买下雨披。

儿时,读姚鼐的《登泰山记》,其中写道:大风扬积雪击面,登矶不可等:儿时,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记》,其中写道:雨好像不是下在地上,而是下在心上。

于是,对登山的天气便格外关注!22年后,重登黄山,天公就恁地不作美啦

20日清晨,醒后第一件事 – 急拉窗帘,只见天空清朗,淡云飘飞,心中大喜。

1985年登黄山,从汤口出发,走到慈光阁,已大汗淋漓,双膝发软。问下山者,距离山顶还有多远,下山者笑答:你们刚刚踏进黄山门槛!一句话,如一盆冷水,几乎浇熄似火的登山热情。于是,我们一行四人,一屁股坐下歇息。旁边正有一对年轻恋人,那女的正在向男友发脾气,说:上海好日子不过,非到这里来受罪!男的劝解,好的景致在上面呢。好说歹说,女的才起身,穿着高跟鞋,一拐一拐地上得山去。

今日上山,汽车将游客直送慈光阁。到了慈光阁,便即刻换乘索道,10来分钟,就来到了玉屏楼的迎客松下。

虽然不是双休日,更不是黄金周,此地已经人满为患。为了在迎客松下留影,需要排队半小时。此时,正好让我从容端详迎客松,从容回忆过去22年。---- 千年古松依旧,英姿勃发,而黑发的我已经变成了白发的我。

置身嘈杂的人群,思绪依旧澎湃,心中暗念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久别重逢,此地此时,心情并不好,时光如此无情,生命如此短暂!林黛玉见花落而垂泪,有葬花之举,有思想的人,见光阴荏苒如斯,能无动于衷花落,尚可葬之,以寄托哀思;光阴飞逝,我们何以寄托哀思

轮到我了,站立在迎客松下,脸上虽写着笑意,但是,那是表象,而表象往往是欺骗人的。

天气真好,在拍照的瞬间,迎客松作背景的天都峰,时而消失在茫茫白雾之中,时而又露出峥嵘!(请对比昨日发各位的两幅迎客松的照片)

惜别迎客松,欲登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可惜,为了保护生态,此峰已成禁地。

从玉屏楼到“交通枢纽”莲花亭,本来有“七上八下”的山道。22年过去,一条“光明大道”出现在眼前。所谓“光明大道”,乃一条山间栈道,既未破坏山体植被,又能观赏到绝色山景!

到了莲花亭,鳌鱼峰在望。有两条路可以登此峰。我们选择了百步云梯和一线天,此径坡陡,石梯一百八十多级,立于云雾之间,如若连接天地之梯,最险处坡度达70多度!不过,和22年前相比,云梯似乎经过修葺,道路加宽,且安装扶手,已无险可言。

上得山顶,人人席地而坐,个个喊累,令我不解的是,我却毫无“坐意”,漫步于巨石之上,巡看四周雄山柔松。同行的年轻人问我:精力如此之好,是否吃了人参来黄山的笑而未答,我却满心喜欢,年逾六旬的我,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呢

上了百步云梯,就一直在搜寻我记忆了22年,并思念了22年的摩崖石刻。几个拐弯,眼前一亮! -- 就是它!没有丝毫的变化。-- 我伫立,我呆思,我留影。

旅行团的人远去了,我仍依依难舍。

鳌鱼峰为三十六峰之首,因峰形极似鳌鱼而得名。我要寻找的摩崖石刻,就是鳌鱼峰上横刻的四个大字:“大块文章”。

字体遒劲凝重,笔锋力透“石”背。这4个字为邹鲁(1855 - 1954)所题。邹鲁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山大学首任校长也!邹鲁于1937年夏游览黄山时所题。

1985年夏,游黄山,见“大块文章”,便一见钟情,久久不能离去。

其时,在台州师专任教,39岁的我,仅“职拜”助教。在游黄山之前,在期刊上发表了几篇短文。如:英语中含否定意义的词 / 定语从句面面观 / 若干位置变动引起含义变化的形容词 / 关于with + 复合宾语,等等。几篇短文的发表,点燃了我心中的事业炽念,兴奋不已。可是,几个同事,在期刊上见到我的短文,竟斥之为“豆腐干文章”。我暗暗思忖,颇有点不满,这几篇短文的“面积”比豆腐干总大点吧

第一次面对“大块文章”,我心不静,我立志今后写几篇大块文章给你们看看!

第一次面对“大块文章”,我心不静,这四个字用的就是其connotation吗-- 黄山,你不就是一篇“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大块文章”吗-- 奇怪的是,自从离开此地,眼前的青松、奇石、云海、飞瀑就如锦绣文章一般,变得更美,更耐看了。

第一次面对“大块文章”,我就想,也许邹鲁有所“借”!边行边思,忽然想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其中不就有一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吗

想到此,我兴奋不已,和同行者谈起我的“发现”,他们皆不以为然。

回到临海家中,急忙翻阅,证实了我的猜想 ---- 邹鲁有所“借”也!

回到临海家中,开始利用暑假写我的“大块文章”。

次年(1986年)我发表了13篇论文,其中“大块文章”开始露脸。比如:

逻辑矛盾是一个重要信号 -- 对俞大絪主编英语(V.V1册)课文译文商榷 《英语辅导》 No.1

汉译英也应该“入乡随俗” 《台州师专学报》(文科) No.1

注释应准确 译文当无误 — 与《文科英语选读》的编者商榷 《台州师专学报》(文科) No.2

名词作状语的三种特殊形式 (福州)《福建外语》 No.4

邹鲁在鳌鱼峰的摩崖石刻“大块文章”,与温泉的摩崖石刻“大好河山”、慈光阁的石刻“锦绣河山”构成呼应!字字珠玑、一字千金,给人无限遐思!

一个转弯。

云雾,不知从何而来,将所见皆裹得严严实实,如入仙境。一个个挑山工正吃力上山,众游客默默让路,一位操上海话的年轻女子递给正在山道旁休息的老年挑山工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起先,挑山工婉拒,后来,那女子说了句:我爸爸年轻时在泰山当过挑山工,我知道你们不容易。挑山工见那女子一脸诚恳,笑纳。

遗憾的是,原本可以一睹“飞来石”的芳容,可惜,云雾笼罩下的黄山,神秘而又诡秘,多情而又无情。

在白鹅岭隧道入口,回眸若隐若现的山岭,与黄山惜别。

今日一别,何年再来心情悲凉起来。五年之后,一定要陪老爸再来黄山!-- 我给女儿发了短信。with pleasure! – 五分钟后,女儿即复。

在云谷寺,上了去宾馆的大巴。车内,无声无息。在回味在思考还是累了

今年四月底,在天目山小住,曾经来过徽州。

徽商曾经有过四百年的辉煌。徽商在全国各地经商挣钱,最后,叶落归根,回到故里,大兴土木,大造豪宅。

次日,我们又参观了潜口和唐模两个保存完好的民居。一位当代名人,居然为前者题词道:看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题词虽有炒作之嫌,却也道出了皖南民居当年的奢华和精致。

不过,人去楼空,散发霉味的旧居,显然已非宜居之所。

当年的屋主,你们当年的日子过得一定不错吧-- 如此,足矣!

死,不能带走万贯家产中的一分一厘,一草一木,后人正靠出售参观门票,而获取薄利,聊补家用。

下午四时,离开黄山脚下的小城,到达灯火通明的上海大剧院门口,时针指着9:30。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夜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