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五龙潭揽胜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180

三月十三日阳光灿烂的早上,我叫上朋友小陈一道前往五龙潭游玩。五龙潭藏于山岙重嶂之中,车子进入宁波鄞州龙观山区,即见村落的屋檐上、树枝上都覆了一层厚厚的昨日之积雪。眺望山腰,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都是白雪皑皑,壮丽无比。经过一段绵长、婉蜒的山道,才抵达五龙潭景区。

一跨入景区,跃入眼帘的是一组一妇人牵领着一帮小孩的青铜像。我们走近一看旁边的解说牌方知这源自“五龙潭”的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吃了一颗顺流而下的桃子,那知此桃原是东海龙王的龙种,吃了以后使她未婚先孕,被族人知晓之后逐出族门。后来,她流浪到五龙潭生活并接连诞下四个孩子,孩子们长大成了神龙,她也成为龙母娘娘,合称为“五龙”。五龙潭因此而得名。

我们折过一个山道,即在转弯处的那块大岩石上见到上面镌刻着“渐入佳境”四个朱红大字,意味着从此进入景区将渐入佳境。走上几步,对面赫然是巨大的草书“龙”字,是鄞州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手迹。龙飞凤舞的“龙”字石刻彰显了五龙潭的浓厚的“龙文化”精神。路道旁小溪流水孱孱,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景区的游览线路是盘旋而上的水泥路,可以搭乘观光旅游车直接上去。小陈提议我们抄小路上山。于是我们沿着崎驱陡峻的小道攀爬上去,抬首是一片苍翠的竹林,郁郁葱葱,满眼是绿意盎然,显得格外清新、恬静。我们登上一个制高点略作憩息,放眼望下去,下面的山势弯转曲折,雪后初晴的峰峦幽谷之间更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不知不觉,我们步至“石头寨”,这里依山就势建有几间饭庄、客舍,店内经营野味,在门口看到堆放着几只山鸡以招徕顾客,可是这里却鲜有游客,显得很孤寂、冷清。

石头寨下来是“青淙亭”,青淙亭是旅游观光车的终点停靠站。倚坐在亭栏上,身后的雪水于山涧飞溅,水声清脆入耳,如此青山绿水,岂非“青淙”我们随着一干游人,穿过青淙亭旁边的一个竹廓茶亭,来到五龙潭的第三潭——“润泽潭”,只见从崖壁飞流直下的银练坠滩,璀璨夺目,顿时让我们眼前一亮。面对龙潭飞瀑,怎不令人心潮澎湃,小陈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捧起一掬清水,任清水在指缝间一滴滴流漏,感受着龙潭水质的碧柔。见他如此“忘情”,我也不禁随口吟了一句:“五龙潭水深千尺,不及小陈陪我游”。呵呵!

三潭上去的四潭——“利泽潭”也另有一番景观。那里的岩缝涓涓细流已成重重冰柱,晶莹透亮,小陈忍不住上前扳下一根来把玩。然后,我们到了五潭,见到的也是一样的飞瀑,夹在巨石之间由两个相连的潭组成,听说一个是神龙的寝宫,另一个是洗脸潭。虽然五潭看上去显得很险峻,但我只是发觉得这里的气势反不及三潭、四潭的宏伟,相形之下显得有点“小家碧玉”。继续向上前,在一个平台上立有一个“抗日、解放战争英雄纪念碑”,同行的游客中有一位小姐上来不禁叫道,“我们走的还是一条红色线路哦”!是啊,在这里游山玩水的同时,一并可以在此缅怀先烈,凭吊先烈。

此时已是晌午时分,暖阳融融,上来的游客接踵而至,几乎成络绎不绝之势。远远地望见峰顶上的古祭台,我和小陈决定去探个究竟。上古祭台的山道也许是山高寒深,这里几乎是冰雪封道,唯余莽莽。咯吱咯吱地踩在雪道上,有些地方由于被路人踩碾成冰碴,就会显得很湿滑,我们一边步履小心地攀行,一边不忘互相抓捏雪团“袭击”对方,取着乐子。临近祭台处,我们看到一行标语:祭五龙,求平安。五龙潭的祭坛是以前百姓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宽敞而平坦的祭坛,上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雕祭龙柱,高耸入云。站在空旷的祭坛上,寒风啸啸,不禁令人打颤,高处不胜寒。饱览了一下山下的风景,受不住天寒地冻,我们即匆匆下山。

下山的途中,我们顺道路过游览了上午上山时不及看的二潭、一潭,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五潭之中,数三、四潭最具可观性。途经“五龙神堂”的凉亭,我们在里面稍作歇息。“五龙神堂”供奉着五尊神灵,分别是龙王、关公、土地、野猪、蚕花娘娘等五位菩萨,乍从名儿听上去有点不伦不类。在“五龙神堂”取道下来的山间小道上,我们看到几丛红梅夹道,虽然花朵临近枯萎之状,但粉红的花颜依旧动人,看上去风韵犹存。这时,小陈同志臭美劲上来,一定叫我给他跟“红梅姑娘”合影留念一张。没办法,我只好满足他“人面梅花相映红”的虚荣:)

虽然,此次五龙潭之行我们行色匆匆,但我们行行摄摄中饱览了山水的神韵之余,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得以身心上的放松和心灵上的愉悦。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