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水乡古镇自助游(二)——乌镇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444

水乡古镇自助游(二)--乌镇2003/9/6 星期六

从西塘到乌镇需在嘉兴转车。我们12:20自西塘出发,乘中巴13:05抵嘉兴汽车北站。在站内查询去乌镇的班车时刻表,13:55正好有一趟从汽车西站发车。出站在马路对面坐20路公交(汽车北站→汽车西站),15分钟到西站。嘉兴汽车北站和西站,都很有些规模,现代造型的建筑,宽敞整洁的候车大厅,周全的服务,相关的商业配套设施,处处体现着现代生活的方便与快捷。

13:55准时开车,这回可算是空调大巴了!去乌镇的乡村公路远没有去西塘的那么宽阔,仅仅一来一去双车道,路况挺好。两旁笔直的水衫,一排排印入眼帘,又向后退去。透过水衫,是片片齐整碧绿的水田,映射着峋烂的阳光,这一番田野风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

一个多小时到乌镇。坐上三轮车,沿着子夜路向镇中心驶去。与车夫交谈中得知,东大街景区门票已涨至60元,只售联票!由于游人日增,晚间不开放景点也收25元门票!太过分了!只早晨7:30之前不收门票。西大街正在修,已不对外开放。下午17:30后方可进入。(最新情报:9月13日去的人说7:00往外撵人,重新买票!)

既然这样,我们索性先找住处。路过新华桥东大街景区门口,有不少举着小旗的旅游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由于是周六,费了些周折,我们入住新华街北口乌镇电影院前的“花园旅馆”。双标间80元/日,电热水器供热水,条件一般。值得一提的是房间对着乌镇唯一的公园“人民公园”,窗外绿树成荫,倒有一份幽静。

休息到下午5点多,我们向西栅老街出发。途中当然品尝了乌镇的油炸臭干,好味道!据称西街是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但看过之后,不免有些失望。

街道还是旧时的形制,建筑也还是旧时的尺度。横横竖竖青石铺就的路面,缝隙间长着青苔。雨水是从路中石板刻的铜钱花纹四边的四个小孔中排走。小巷两旁的木屋多已显“老态龙钟”之势,有些破损严重,间或有不少已翻建成现代的钢筋、水泥、砖瓦形式,在老街的氛围中,看上去是那么突兀,不协调。

印象深刻的是“戴宅”。高高的门楣上清晰地嵌着这两个笔峰苍劲的大字,门口的墙呈八字向里凹,门前空间稍开阔,暗示着昔日的车水马龙。推门而入,却发现里面的情景与外面大相径庭。屋顶早已不知在何处,几根孤零零的柱子,长长短短地立着;残存的墙壁,斑驳陆离;破损的门窗,东倒西歪。地上乱糟糟地堆着空酒瓶,角落里长满了半人多高的杂草。在落日的余晖中,愈发显得苍凉与寂廖。环顾这废墟,思绪在纷飞,浮想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没落。斗转星移,人是物非,历史的若干个瞬间仿佛在这一刻一幕幕涌来。

从西街归来,按网上的提示,我们来到餐饮集中的常丰街吃晚饭。一水的仿古建筑,依水而筑。店家过度热情,竭力相邀,还尾随身后。下午是游人如织,此时店堂里却寥寥无几,感觉不好。最后我们还是就餐于新华街的“东云阁”。要了“清蒸白水鱼”、“臭豆腐煎鸡蛋”、“乌镇三丝”等。味道都还不错。白水鱼产自当地运河。臭豆腐有别于绍兴、南京等地,特殊的香。“乌镇三丝”是用当地产的榨菜丝,佐以豆腐干丝、韭黄,当然还有肉丝炒的,很有地方风味,值得品尝。

饭后又去东大街,想看看景区的夜色。灯光昏暗稀少,远不及西塘。不如回去休息,明早再来。

回到旅馆,桐乡电视台正播放《似水年华》。又看看剧中的拍摄场景,希望明天能在现场感受。

2003/9/7 星期日

清晨六点刚过,我们已走进了东大街景区。此时太阳还未升起,淡淡的晨雾里,水乡的居民陆续开始一天的生活。

沿着东市河南侧,岸边长长的廊棚,寂静空旷,“美人靠”上还未有MM靠着。对照手中景区介绍,感觉这里的修复还是颇费心思的。翻建、修缮的古建筑内容广泛,涵盖居住、饮食、作坊、纪念馆、金融、贸易、文化、宗教、娱乐等各方面,游客可以观看、参与的活动如皮影戏、花鼓戏、拳船表演等节目众多,让人目不暇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重古镇风貌的再现、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与现代旅游目标的结合。

离入口不远处,两座造型优美的石桥引我们的目光。它们隔河相望,平行布局。对照地图,得知南边的叫太平桥,北面的名曰东观音桥。都是单孔石拱桥,桥上为实心栏板。东观音桥的拱呈完整的半圆形,,桥头桥尾柱头雕刻精美的小狮子,桥栏两旁的石缝里长满了藤萝,造型玲珑细致;太平桥的桥拱曲线稍平缓,立柱柱头雕刻的花纹是莲花座,此桥长十多米,造型流畅大气。两桥相对,互为衬托,步移景易,不断变化相机的取景框,单单这一组双桥风景就留下六七幅画面。

两桥东侧,与它们垂直,横跨东市河上的是永安桥,又名板桥。桥身仅以几块长形石板平铺,是典型的平桥。造型虽然简单,却经久耐用,保持着一贯的质朴和恬淡。石桥默默不语,流水寂寂无声。站在桥上,手扶久远的石栏,左顾右盼,从清晰到模糊,近近远远的水、桥,小舟、行人,充满了眼帘。而在林中栈道尽头处的仁慧桥是景区内唯一的单孔木桥,踩在上面,听着脚步与木板接触之声,自有一番与众多石桥别样的趣味。

著名的逢源双桥在景区的最东侧,也是平桥的一种形式。因其上有廊棚,分左右二桥而独具特色。两桥中间栏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屏风下便是两排行人歇脚的石座凳。桥下有水栅栏,是古时水路进出关卡。乌镇的水系不仅有带状,还有片状。逢源双桥一带水面开阔,形成能掉转船头的地方,名曰“财神湾”。这里汇集了水乡的特色建筑,厅堂、石桥、廊棚、水阁,全方位的美景尽收眼底,是游人留影拍照的集中区域。

过桥后右转,我们步入东大街。一律的旧石板铺地,曲曲直直在脚下延伸;窄窄的巷子,两侧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和店铺,一间间由马头墙隔着,规模大小不一。厚重的木制门板,其外多有带镂空花的半截高栅门。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叹时光的久远。不时看到横骑在巷上的拱券门,两两相对,据说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在街的中部,当地住户热情地为我们指出《似水年华》中女主角默默的家及旁边在剧中经常出现的幽深小弄。

这里民居封火墙、马头墙形状各异,高低不一,有直线,也有曲线,或整齐跌落,或蜿蜒伸展;屋顶的样式多种,双坡,四坡,重檐、歇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此时太阳已升起,淡淡的光影中,建筑的倒影不停地在水面上晃漾,幻化出奇妙莫定的图案和韵味。终于明白为什么在乌镇拍电视剧了,同样也是粉墙黛瓦,色彩简单,但镜头之中,墙壁、屋脊、木栅、券门、廊檐、石桥、行船、水阁,所组成的一幅幅画面,影象之生动,线条之多变,层次之丰富,构图之完美,是西塘难以企及的。

晨曦中的水乡古镇,我们已领略风情、民生,眼看旅游团将到,我们起身离去。

早餐之后,背起行囊,再次踏上路途,去追寻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南浔。

上一篇: 端午节的嘉兴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