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春运 >春节习俗 >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1 08:41:04

11月28日,由东莞展览馆组织的“行走东莞”之“古村觅踪”活动走进石排镇的塘尾古村落,数十名报名参与活动的市民与专家一同走读古村,了解东莞民俗文化。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1

来自常平的退休职工张勇说,她已经参加了3期“行走东莞”活动,觉得收获很大,尤其是上一期走访南社古村落,听着民俗专家导赏,像穿越了时光,触摸东莞历史肌理,聆听时光里的老故事。

本期活动,东莞展览馆邀请了东莞民俗专家李翠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培军,来为市民进行讲解。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2

塘尾古村周边景观升级

茂盛的古榕,清澈的池塘,古香古色的民居祠堂,一派岭南风情。这就是此次活动的主办地,被誉为岭南建筑“活化石”的石排塘尾古村落。

记者曾在2016年带着东莞日报读者团的团友来访过塘尾村,一别几年,村口新修了广场、停车场、休闲湖景、文化长廊等,差点让人恍惚不认得。同时围绕古村的步道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未来游客可以沿着古村外围散步一周,更深刻体会古村的建筑魅力。

重新走入塘尾悠长的石巷,看到麻石小路下淙淙的溪水,以及古老的活水井,不禁感慨:古村,还是那个古村。

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因其完整的古村风光、典型的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在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3

文旅导赏让出游更有深度

古村内有很明确的旅游游览线路指引,重点景点都会有相关文字介绍。建造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敬如公祠”保护得非常完整。屋顶的梁架装饰精美、花窗、隔扇上的木雕、彩绘保存完整,工艺精湛。记者看到小天井内墙上的松树雕刻,原来是一个落水管,如此小巧的空间,竟如此用心地设计,让人叹服。

“惠宗书房”,书房上下两层,楼上室内分设书房、休息室,室外两侧有走廊通往天台。整个书房面积虽不大,但空间结构却显得层次丰富。非常绝妙的设计是这里的防盗设计。屋顶梁架更加密集,“梁上君子”揭得开瓦,也难以进入;而卧室的内墙上,专门用竹子交叉成网格,密密编织把整个房间包围,显示这位富商的“安保”意识极强。

不禁感慨建筑的精妙,也感慨古屋保存的完整。整个游览过程,因为有专家的详细介绍,让游客有了更深的体会,建筑、文化、民俗,包括传说礼俗,都在细细浏览中慢慢感受到了。

行走东莞:感受塘尾古村民俗文化4

走访驻村艺术家

古村落现存民居268座,祠堂21座,书房19间,建筑多为明清时建,民居与书室结合、民居与祠堂结合是塘尾古村落的一大特色,堪称岭南传统村落布局的典型范例。

为了活化古村,为古村注入更多新鲜信息,可观看的内容,塘尾古村落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纯净与古朴,还增加它的人文底蕴。目前古村引进了多位艺术家,形成了塘尾艺术家联盟,让这座古村落在古色古香中别具一番风味。

此次活动另一个重要行程就是走访驻村艺术家,和刘立群等艺术家交流,聆听他们心中的“塘尾古村”,赏析他们以塘尾古村为主题创作的各类绘画作品。

古老的墙,斑驳的时光影子,色彩艳丽、饱和度极高的油画,混搭在一起,创造出另一种惊艳。“行走东莞”的市民游客,在巷道间感慨时间沧桑,体悟古村文化的魅力。

活动最后,有一个主题寄递活动,在“行走东莞”古村落明信片上,写下感受,在塘尾古村落邮戳设立点,盖邮戳纪念章,给自己或远方的亲朋寄出东莞的问候。

文字/王红林

摄影/王红林 视频/王红林

编辑/宁新春

【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