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8:38 来源:火车吧 点击次数:10095554
狍子君
37篇游记

小黄村之行,让我终身难忘。除了她的美景和大歌,还有另一个缘故。因为时值10月末,刚到黔东南天气和缓温暖,只穿了一件长袖棉衫外加一个外套。谁知在岜沙赶上下雨气温下降,等到下午,气温骤降,还有一丝冷风,外加早上基本没吃东西,天寒地冻,瑟瑟发抖。脸蛋通红僵硬,冻得鼻涕都快出来了,外加南方木有暖气。那个滋味真是刻骨铭心啊。

下了班车后和路上巧遇的北京女孩小李一块在村中寻觅着住宿和用餐之地。因小黄旅游刚兴起不太久,还基本处在质朴自然侗寨状态中,各种服务设施不比西江那样完善和齐全,外加正值秋收农忙季节,在街上甚至找不到个可以吃饭的餐馆。

好在村中央有一家集小卖铺、住宿和吃饭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于是如获至宝一般赶紧入住,房费20块一晚,晚饭一荤一素一汤每人16快。店是一户侗族人家所开,女主人是20出头的已婚侗族女子。店中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眼睛精明透亮,非常可爱。貌似是邻家的。众人围着一个瓷盆烤火。于是,一边拼命地烤火,逗小童玩,一边和店主及村民拉家常,过了一阵子身子才暖和起来。

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8

侗族有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小黄村这三宝样样齐全,堪称典型。除了文初介绍的气势磅礴的村口风雨桥,村中还有大鼓楼三四座。飞檐斗拱,绘画雕花,造型精美,古朴自然。据村民介绍,农闲时节,村民就在鼓楼下学歌唱歌,鼓楼是侗族人的建筑瑰宝,也是保持文化传承、凝聚人心、守护民族文化的纽带和桥梁,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正值秋收时节,街上人不多,村民都到田里收割庄稼了。街上的“咚咚”声却不绝于耳。原来是侗族妇女正在制作侗布!侗布染好、晒干之后,要想结实光亮,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那就是“千锤百炼”。只见一块厚实的木板两头各坐一位侗族妇女,手里握着木锤,你一下我一下的在捶打侗布。“咚咚”“咚咚”……响个不停,捶打过的侗布油汪汪,亮堂堂,非常好看。

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9

村头的稻田黄橙橙金灿灿,黄绿夹杂煞是好看,侗家人脚穿胶鞋头戴斗笠,挥着镰刀,收割着一年的劳动果实。背后的吊脚楼上还挂着去年的金色干玉米,梯田纵横,青山巍然。好一派繁忙壮美淳朴悠然的侗家农忙画卷。

偶尔能见到身穿传统侗族服装的奶奶领着、背着或抱着孙子孙女,不慌不忙向家走去。或有侗族大叔靠在门槛上,轻轻吸着旱烟,灰色的烟圈慢腾腾在眼前缭绕。大叔则眯着眼睛,淡然地望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时而露出善意的笑容。

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10

街上还有卖竹编篓的,杀牛收拾牛肉的,弄忙完归家的,忙着盖新房的……虽然人不多,但生活气息绵绵不绝,让从钢筋水泥冰冷世界中来的人们感受到一股接上地气的自在和质朴的乡土生活气息。

晚饭是老板娘的同龄老公做的。一个猪肉炒青菜,一个炒鸡蛋,一个素菜汤,白米饭。饿了一天,再加上气温寒冷,我们两个人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得一干二净,那菜饭的味道至今难忘。

既然来到“侗歌之乡”,不听大歌多遗憾。于是花了100元,托老板娘找了五个侗族姑娘唱了五首侗歌。五个姑娘年纪相当,身着侗族传统服装,漂亮的银饰哗啦啦直响,美妙的歌声更是堪比天籁,让人久久回望。第二天,我们乘坐班车先到洛香镇,然后转到肇兴。(2012.3.13.20:09)。

上一页1 2 3 4 5 6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