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h7n9 >专家解读 >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3 08:20:50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1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其实当时的阿尔巴尼亚跟咱们的关系,也没有比现在的巴基斯坦软多少。我就跟大家讲这么一个事儿吧,咱们建国之后在联合国一直没有得到合法席位。当时的美国是力挺台湾,死活就是不让咱们进去,结果有23个小兄弟急眼了。这23个小兄弟别看家里很穷,但是在联合国面对西方大国,人家一点都不软,硬生生的把咱们给抬进去了。

1971年10月2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缅甸、锡兰、古巴、赤道几内亚、几内亚、伊拉克、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也门、刚果、罗马尼亚、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坦桑尼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南斯拉夫和赞比亚共23个国家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的议案,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此次提案,这就是著名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这23位小兄弟的带头大哥有两位,一位是阿尔及利亚,另外一位就是今天要说的阿尔巴尼亚。因此这次提案,简称“两阿提案”。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2

你就说吧,铁不铁?当时咱们国内那种宣传画,中国工人和阿尔巴尼亚工人搂在一起哥俩好的那种,满大街都是。但为什么后来阿尔巴尼亚就成了白眼狼了呢?其实叫白眼狼并不是很贴切,上世纪中南半岛上的那只猴子才是白眼狼,阿尔巴尼亚充其量是从里到外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这么个情况。关于气质这一块,拿捏得死死的。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我相信很多身在农村的朋友都会有同感,就是不管哪个村子里吧,都会有一种人。这种人确实是实在,实在到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哥们儿长哥们儿短,也确实拿你当哥们儿。但是,你得尊重他,你家的大事小事都得跟他说,甚至到最后都是汇报了。如果仅仅是红事白事汇报汇报也就算了,都正常。但如果,连你想跟张三好还是李四好,他都要管,都要你提前汇报,那么早晚你们两家得有矛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咱们跟阿尔巴尼亚就是这种情况。

回归到历史的角度来去说,阿尔巴尼亚的这个性格也确实是给自己坑了。纵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国家本来非常落后,但是在先进国家的帮助下,很快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迅速提高,甚至可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以色列,在欧洲,以色列的反例则是阿尔巴尼亚。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3

说起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小国,大概只有上年纪的人是比较熟悉的。苏联对其支援了15年后,咱们还出手帮扶了20年,可直到今天,阿尔巴尼亚还是一贫如洗,也正因如此,外界给这个扶不起的阿斗起了个比较含蓄的外号“点不亮的欧洲明灯”!

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苏联毕竟不是老牌强国,虽然能够独立跟美国掰掰手腕,但是国际影响力还不如被元首暴揍的英法,当时的苏联一直希望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国际声望。很快,苏联开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不仅给了阿尔巴尼亚充足的资金,而且还派遣工人和专家为他们建造了各种设施。在苏联援助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人的生活水平一度跃居欧洲前列。

按道理来讲,强大的苏联为什么就看上了阿尔巴尼亚这个小国呢?究其原因,阿尔巴尼亚自己投了投名状,苏联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4

在整个东欧共产主义阵营里,阿尔巴尼亚国小力微,并不受苏联的重视。但阿尔巴尼亚却对苏联模式——准确说来是斯大林模式的认同感最为强烈。所以,当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政权与苏联分道扬镳时,阿尔巴尼亚坚决地站在了苏联一边。苏联一看,哎,这小兄弟真听话啊,值得培养,就援助了他们。而且,阿尔巴尼亚当时是苏联最大的援助国。

当然了,事情没这么简单,苏联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苏联将这个小国视为自己进入巴尔干半岛,甚至是地中海的跳板。

但好景不长,随着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执政,苏联改善了同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并在1956年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身阿尔巴尼亚就和南斯拉夫有仇恨,这一下子阿尔巴尼亚就受不了了,跟某位美国人一样,我不跟你们玩了,退群。就这么着,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华约组织,转而反对苏联。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5

要说这个华约组织也挺松散的,在亚洲就有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压根就都不想进去。一个是咱们,另一个是咱们同桌的那位姓金,比较胖胖的那个同学。没了苏联的援助,阿尔巴尼亚这下次彻底成了憨憨。于是乎,阿尔巴尼亚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和苏联关系不好的咱们,咱们也开始向这个国家提供援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阿尔巴尼亚与我国关系的黄金时期,两国的关系好到能穿一条裤子。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咱们节衣缩食,把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阿尔巴尼亚,前后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人民币。那时阿尔巴尼亚人口不过200万,相当于人均受惠4000元,这在当时的欧洲,已属于中等水平国家的收入。大家需要知道同一时期,中国农民一年的收入平均还没有到100元。年轻的朋友要是不信,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问问,问问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月能挣几块钱。

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还比较落后,我们万里迢迢运去的大量钢材、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他们却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常年被风吹雨打。中国专家看到他们这样严重糟蹋援助物资,心疼得直掉眼泪。有些人当时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非常不理解,私下里说了一句“打肿脸充胖子”,却遭到了批判。当中方人员向阿方提醒不要随便浪费时,阿国人竟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坏了没有了,中国再给嘛!”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6

升米恩,斗米仇。别不相信,很多时候真就是这么个道理,人的贪心往往就是从对方的容忍中惯出来的。最过分的是,阿前领导人霍查竟讲出了这样的话:“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同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阿方前部长谢胡甚至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面对这些刺耳的话,鉴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我们都忍了。但下边的事,他们是真过分了。

1972年,阿尔巴尼亚方面得知林彪事件,霍查非常不高兴,认为他们应该最早知道这件事。而就在这个时候,尼克松正式访华。霍查竟然给毛主席写信,信中指责我国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不与阿尔巴尼亚商议。因为这件事,阿尔巴尼亚开始与我国生分,开始对我国内部进行指责以及公开影射。包括当时中美关系改善,受到了阿方媒体的不点名批判,甚至是对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都受到了阿方的无端攻击。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7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在1973年以后,这种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纠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世界已不再是昨日的那个世界,阿尔巴尼亚也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议会共和制国家。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发展得又如何呢?

如今的阿尔巴尼亚依然是欧洲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19年阿尔巴尼亚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3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进口商品主要为机械设备、矿产和纺织品等。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随处可见30年前所建造的那些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居民楼。

“山鹰”怎么就成了白眼狼?解读上世纪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恩和仇8

当然了,总是翻旧账也是不太好的。后来随着阿尔巴尼亚力主排华的领导下台,阿尔巴尼亚与我们的外交关系逐渐正常化,但是想成为另一个巴铁,难了。由此可见,总是依赖别人的恩惠,不去谋求自己的独立发展总是不好的。相信今天讲了这么多,也能让你在人生经营上得到启示。

不过讲人生,我确实不在行,今天就到这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军史战争史方面的知识,下方随时给我留言。我会选择一些大家更感兴趣的话题来聊一聊,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