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西溪且留下--杭州西溪湿地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346

杭州西溪,靠近是中心,从杭州汽车西站过去一两站路而已,交通很方便,周末去走走蛮好的。

以前有周一免费的,但现在没有了。不过开放了福地一带作为免费开放区域,那一块其实已经有很多东西看了,也就是在地图上中间那一块。

去西溪,最好是坐船,可以上船坐一程,然后下来看,再上船去下一站。全程走路会很累,也有很多东西看不到,而且没那个感觉了。价钱是摇橹船每小时100块,可以坐6个人,电瓶船是60块钱绕一圈,中间有4个站。

这就是摇橹船。

西溪的路牌,没有地图和看路牌的话真的会迷路的。

快雪堂

快雪堂的木结构建筑,以及木雕。

湿地的简介。

西溪梅墅,现在是个茶室,但好像没什么生意。

西溪的一些景点的介绍。

泊庵,是一个主要的建筑了,当然也是临水的,

泊庵里面的一个屏风。

从泊庵往外看。

路边有介绍西溪的历史。可以慢慢看看的。

淹在树丛中的百家溇

百家溇的风光,好美的倒影!

已经分不清是路还是河了。

西溪人家。

看上去是个好大的村落。

河渚街,很多商店,是以前的中心了,这里是免费开放的。

有个“三深大会堂”文化大革命时候的遗产,以前这个有个三深大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大会堂。

里面有一个摄影展,是说西溪的变迁。感觉人家拍的照片好美。

里面还有很多那个时代的很多以及,比如毛主席像,标语等等等

从塔上(西溪的制高点)往下看,感觉如诗如画。

西溪的古戏台,嗯,不要忘记越剧是我们那里发源的,呵呵呵......

戏台前的地上,有石子铺的五福图案。

下一站,也是最后一站:高庄。对了,这里也是免费开放的。

高庄的大门,感觉不是很大。(⊙o⊙)…这里是高庄,不是西游记里的高老庄,没有八戒

里面倒是蛮大的。

典型的江南园林,不过没有名气而已,不过看起来也是不错的,还有人在拍古装戏呢。

啸月,这个窗不错。

天快黑了,一天也就走完了。下次继续......

以下是抄来的:

一个西湖,杭州人已经守了千年,代有淤塞,愈见窄小了。故市府近有西湖西进之举,欲重现杨公堤,像过去一样,香客可以一路坐船到灵隐。

西湖西进了,杭州的旅游也在西进。南宋时和西湖齐名的西溪,就是旅游西进的一枚重要的棋子———这里是杭州最后的一片江南水乡,自然而富野趣,风光极美又多人文沉淀。 西溪且留下 西溪在杭州西北,《梦粱录》说:“自武林山之西,名曰西溪。”南宋时,已有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俗称留下。 留下现在是杭州的一个镇,据传,康王赵构泥马南渡,见“其地灵厚,欲都之”,想在此处建都了。后来觅得杭州之南的凤凰山,建起皇城,就说:西溪且留下。 西溪就这样留下了,近千年来,西溪之地也就叫留下了。到西溪去 到西溪去,船是很好的交通工具。南宋时,可从西湖一路坐船过去,即使民国年间,郁达夫访西溪那会儿,还能从松木场坐船:“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郁达夫《西溪的晴雨》)这条河道还在,只是早不通舟楫了。 即便是西溪,也不全是旧时的西溪了。我查了一下资料,现在所说的西溪,只是以前东北一角的南漳湖,也就是河渚。所谓渚,就是河中小洲,亦即土岛,有上百个,均不相连,为河水所拥,地不盈亩。 西溪的四周,有几个自然村,庄稼田地都在河渚上,故家家户户都有船,戏水划船对他们来说,是人人都会的雕虫小技。 水产市场边上泊的小船,是近几个月才有的,专做游客生意。划船的一律是妇人,郁达夫说,“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 划船的少女是不见了,都是中年的村妇,以及村夫,农忙过后,来赚点钱的。秋雪庵 西溪秋雪庵,在蒹葭深处,史上极有名。倒不是说出过什么名僧大德,而是庵四周遍植的芦苇,一到深秋,即荻花如雪,尤其是月色之夜,庵堂就像被一层秋雪覆盖了。 现在的芦花不多,惟秋雪庵遗址附近的两个河渚上种着一些,在深秋的阳光里,随风飘荡。 据船妇说,芦苇是近年新种的,早几年种庄稼,全砍掉了。我记得有一年,杭州的报纸发过一个报道,几个小孩玩火,把西溪的芦苇烧了大片,害得鸟兽无处栖息。 去秋雪庵的河道上,满是水葫芦,船妇很吃力地把船撑了过去。后几次来,河道干净多了,水葫芦也不见了,原来已有专人每天在清理。清爽是清爽了,可河面没了水葫芦的点缀,似乎也少了点野趣。 我要踏访的秋雪庵,只是一椽简陋的草棚,是乡人随便搭的。秋雪庵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宋时就有了,初名大圣庵,后改资寿院,据说乃“宋潼军节度使为岩禅师所建。”明朝崇祯年间,陈眉公取唐人诗句“秋雪蒙钓船”之意,题其额为秋雪庵。 秋雪庵的最后一次修葺,是在民国九年,出自南浔巨富周庆云的手笔。他还在庵后另筑了间历代词人祠,专祀两浙词人。 郁达夫游西溪,是民国二十四年,连秋雪八景的弹指楼都还在,现在旧迹片瓦不存了。 在秋雪庵的遗址,我遇见了一个本地的老人,说起几十年前的西溪,几乎每个河渚上都有庵堂,《西溪梵隐志》所列有百余间,他能数上名来的就有十几个,其中就有交芦庵。诗人厉鹗之墓 西溪虽说有名,名人的遗迹却也不像西湖那么多。 据周庆云《西溪秋雪庵志》所述,清朝诗人厉鹗死后就葬在西溪王家坞,因无子孙,年久墓荒,其栗主神位被邑人移到了交芦庵。 厉鹗的名号,现在虽不响亮,当时却也是诗坛泰斗,“主盟坛坫者数十年。”厉鹗是杭州人,性耽闲静,喜山水,而最爱的便是西溪。每每泛舟,必至秋雪庵,与寺僧品茗下棋,日暮而归———据说他自己会划船。 有关厉鹗的遗迹,我向船妇打听过的,她没听说过交芦庵,只说近处有个庵,坐船过去一看,原来叫烟水庵,这也是河渚上仅存的庵堂吧,房子看上去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房,据庵中的祖师像是一帧照片来看,庵的创立也不会早于民国。 交芦庵遍访不着,不料在秋雪庵遇上的老人,却知道所在。循着他的所指,船妇几经周折,遍问村人,找到了这所当年和秋雪庵齐名的寺院。 “唉,是大会堂。”船妇有些失望,“早说是大会堂,我就知道了。” 交芦庵已是一间废弃的大会堂了,有一家人在里面开了间香烛作坊。厉鹗的遗迹已荡然无存,只有门前的两棵盘槐,诉述着依稀的往事。据说它们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了。西溪且留下 赵构看到的西溪,肯定不是现在这副模样,水是清澈的,甚至游鱼也历历可见。即使是郁达夫到过的西溪,也是一溜烟能望到湖州,“一望空明……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也不见人。” 我站在秋水庵西溪的腹地,引颈四望——不远处都是一溜的楼房,不是白墙黑瓦,而是贴了瓷砖、了无特色的民房。车过蒋村,看到许多河荡,已被填了建房。西溪也愈见窄小了。 在杭州的报纸上,房地产商也打着西溪的旗号卖房了。过个几年,还会有西溪吗?秋雪庵前的竹子上,有人刻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西溪且留下。这是宋高宗赵构说的。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