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鸾飞游记】大梦江南(15)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545

大梦江南(1):/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7319大梦江南(2):/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8650

大梦江南(3):/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9241

大梦江南(4):/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123

大梦江南(5):/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741

大梦江南(6):/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948

大梦江南(7):/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1833

大梦江南(8):/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299

大梦江南(9):/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3018

大梦江南(10):/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3539

大梦江南(11):/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294

大梦江南(12):/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534

大梦江南(13):/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979

大梦江南(14):/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9094

(百岁堂-周恩来纪念馆)

四十一、百岁堂

我有幸认识了一位阿姨,她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总理亲弟弟周恩寿的女儿。聊起她的家世,周阿姨对我说,从小起,她自父亲口中听到的家世是:我们是绍兴人,我们的家在绍兴宝祐桥,祖居百岁堂。那以前我一直以为总理是淮安人,也还没有来过绍兴,自从听了她的这句话,我才知道周恩来的根在绍兴,在宝祐桥的百岁堂。

百岁堂,听这名字便是吉祥。据载,三百多年,宝祐桥的这户周家有位老奶奶活到了一百岁,朝廷颁发了“百岁寿母”的匾额给她,“百岁堂”之名由此而来。总理的先辈们一直在此居住,直到总理祖父去淮安做官,他这一房才迁到了淮安。而百岁堂作为留在绍兴的周氏族人的居所和祖堂,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从大禹陵门口坐上2路车到胜利路口,再转到僻静的劳动路上,走不多久,便来到了百岁堂——周恩来纪念馆。百岁堂是坐北朝南的砖瓦平房,轴线三条,门有两座,一座高悬着“百岁寿母之门”的黑地金字匾,一座则是陈云手书的“周恩来祖居”。

进门即是大厅,邻近傍晚,天色又阴,厅里不甚明亮,而那“锡养堂”的横匾却是清楚的,匾下汉白玉塑像也越发挺拔可亲,正是年方不惑的周恩来。那是1939年全国抗战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候,敌我双方逐步进入相持阶段,而国民党的注意力则从日本人转向了共产党,浙江形势发生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到浙江抗日前线视察,并宣传统一战线。这一次烽火东南行,他在家乡绍兴待了三天三夜,并在百岁堂的《老八房祭薄》上填写到:

恩来,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公长子,出继簪臣公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

这本由总理亲笔续写的家谱至今仍在绍兴保存。

没有其他游人,我在悄静的庭院里一间一间慢慢的走着,看着。房屋都是半新的,显然与1958年那次特大强台风后的情况判若两处。那次台风袭击浙江时,百岁堂损坏严重,三进楼屋被刮倒,大厅被掀掉了屋顶,门斗摇摇欲坠。绍兴县要维修,报到浙江省,浙江省报到国务院,百岁堂走出的国务院总理却说:不要维修,更不要让人去参观。然而前往百岁堂参观瞻仰的人却越来越多。

台风过后的第二年,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周建人提议,将百岁堂建成周恩来纪念馆,并立即拨款修缮。周恩来得知此事后,又提出意见说:房子本不同意修,也不应该修,既然修了,就应用于公益事业。于是,百岁堂被用作了鲁迅图书馆。

直到1986年1月7日,总理去世十周年的时候,鲁迅图书馆召开纪念会,由陈云题写的“周恩来祖居”匾额才正式挂上了绵延数百年的百岁堂。

站在总理塑像前,我打通了周阿姨北京家中的电话,告诉她我正在绍兴,在宝祐桥的百岁堂。周阿姨语带喜气的问到:“怎么样百岁堂还好吧”“好,现在是周恩来纪念馆了。”我说,“为人民谋福利的人,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八字桥)

(八字桥)

四十二、八字桥

绍兴的民风,像是温在酒里的,越是向晚,越是醇厚。

出百岁堂时,已临近黄昏。沿着劳动路一路向东,仿佛走进了一副绍兴民俗风情画,老街的黑瓦白墙,沿河小巷的幽深,搬着小桌在自家门前纳凉吃晚饭的人家,窄窄的巷子里是年长日久的安宁的味道。

忽一阵熟悉的气息弥散在周围,止步,四望,果然有个小小的摊子就在不远处——炸臭豆腐!寻味而去,见一位笑眯眯的老婆婆守着暖烘烘的炉子,掌勺的却是个清秀的女子,素白的手拿着一双长长的竹筷,从老婆婆面前的小竹筐中搛起一块块早先腌泡好的豆腐,放进面前的热油锅里。不知是那掌勺女子的筷功了得,还是那豆腐的质量高,被筷子这样一搛,居然丝毫不碎,紧实依然。

放进油锅里的小豆腐块嗞嗞冒着泡,散发出的“臭”味在空气里恣意萦回,一任观者止不住的咽口水,它们依旧不紧不慢的冒着泡泡哼着歌。一对情侣和几个刚放学的小学生买走了锅旁案上刚炸好的几串,我看着眼馋,也想买来尝尝。

恰好一位大嫂拿着一个小盆走来,放在案上,用我听不懂的绍兴话与那老婆婆和掌勺的女子说笑两句便要走,想来她们是早认识的街坊,那大嫂便索性拿了盆来要臭豆腐。我于是说,我也要一串。岂料那掌勺女子回头看看老婆婆面前的小竹筐里,只剩了不多的几块,居然就摇头拒绝了我!

那大嫂本已走开了三步,听我被拒绝,忙走回来拿走了方才放在案上的小盆,这次她说话的意思我明白了,她是让那掌勺女子把剩下的豆腐卖给我,她不要了。掌勺女子和老婆婆着急的喊她回来,她一面拿着小盆头也不回的快步走,一面笑着说,明天再来要!

我终于拿到了一串十块黄灿灿、油亮亮的炸臭豆腐,鼓鼓松松、热腾腾的散发着香气。因为我不能吃辣,那掌勺女子就只淋了甜面酱在上面。急不可耐的咬一口,松松脆脆的满口生香,再咬进去,却是嫩滑并且滚烫的,忙又张口呵气,惹得那掌勺女子和老婆婆呵呵直笑。

举着臭豆腐,混迹在一群刚放学的小朋友群中,走上一座向南的小桥。迎面走过一位老大爷,忙扔了手中空空的竹签,上前探问:八字桥怎么走老大爷回身一指:那不就是!

八字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始建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嘉泰年间,重修于七百多年前的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此桥处在三街三河的交错点上,本是极其复杂的地点,而只此一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甬古运河,结构造型奇妙,被誉之为绍兴石桥的典范,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更将其赞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

我沿一条由会稽山麓自南而北逶迤而来的河流上了八字桥,伫立桥上,不见其复杂,只见其精妙,南来北往的行人船只,各自畅行无阻。一队小学生叽叽喳喳的从北而来,过了桥复向南去。一只乌篷小船自西而来,穿过石级下的桥洞,欸乃一声,舍舟登岸,人就进了家门。回头在看,南面石阶尽处,一位妇人蹲在一座石板平台上,手里洗着衣服,眼睛却望着八字桥上一个蹒跚学步的红衣小人儿……

这八字桥,因为它的精妙和古老,的确应算是文物,可依我看来,它又不是文物,因为它没有被放进博物馆里,温度湿度防尘防盗的被守护着,而是依然在生它养它的这一方水土上,依然在寻常人家的街衢小巷里,依然在履行着它作为一座桥的最平凡也最根本的使命,一如八百年前他刚刚建成时那样……

(八字桥)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