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噫吁兮,茕茕青藤

  • 来源:火车吧
  • 点击次数:532

寂静之夜,书生徜徉书架前,随意抽取架上一诗集。书本粗糙败旧,字迹也不堪清晰。就着幽暗烛火心不在焉地浏览。只读了几行,书生惊叫起来,急急问主人,此书的作者,今邪古邪书生又禁不住捧着诗集与主人在灯影下长啸吟诵,一唱三叹。仆人们都被从睡梦中惊醒。

此时,诗集的作者徐渭已作古多年。书生扼腕惜曰:“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书生者,明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领袖人物袁中郎。

披着冬日的细雨,穿过幽长静僻的石板小巷,我们来到座落在绍兴城内前观巷大乘弄10号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来绍兴前,就打定主意,要拜谒青藤书屋。坦率地承认,去鲁迅故居,有人云亦云,附庸风雅的成分,因为鲁迅的名气太大。去青藤书屋,完全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指派。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意结,潜在我浑然不知的思维深处

令明代才子袁中郎为之倾倒折服的徐渭,是青藤书屋的主人。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如果这样的介绍过于平铺直述,那么再看看下面的几个场景吧:徐渭去世后,明末大画家陈老莲慕名从家乡来到青藤书屋居住。

一身傲骨的郑板桥,刻有印章:"青藤门下走狗"。

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言:"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试想古今,除青藤,还有几人能获如此殊荣。"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这是徐渭谈论书法时说过的话,可稍作改动,在这里借用一下:"高人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人。"细雨密织,江南的细雨,点点滴滴,几分惆怅,几分孤寂。青藤书屋,空阒无人,静静地等我,在雨中。这是我喜欢的。这也是我想象中的青藤书屋。如果这里也成了闹市一样的名人故居,它还是青藤书屋吗熙熙攘攘的人流只能让我们与所谓的故居相隔万水千山。

这是一个明代风格的江南民宅。粉墙乌瓦,一团葳蕤挺直的秀竹,为不大的庭院抹上了生命的碧色。迎面,三五石块成一假山,几株绿色植物点缀其间。山墙上嵌徐渭手书"自在岩"刻石一方。"自在"二字,一下子凸现出书屋主人狂狷、傲岸的精神特质。

纵观徐渭的一生,可谓坎坷惨烈。虽才艺卓绝,却不为世俗所容,只得为他人门下幕僚。九次自杀,自杀的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以利斧击破头颅,以利锥锥入两耳。后来神志疯狂,误杀他人,下牢入狱6年。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这样的人生遭际,在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生命中呈现怎样的扭曲断裂的狰狞轨迹,那些生命中不能忍受之痛,最终都要冲破堤坝,决堤而出。生命的湍流一定要固执地显出本我的面目。所以,袁中郎读徐渭的诗文,便读出"胸中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如此对一个文人生命状态的解读,青藤可以无悔矣。

青藤书屋系石柱砖墙硬山造木格花窗平屋三间,分成前后二室。前室南向,悬徐渭画像及其手书"一尘不到"。小小的青藤书屋,拒绝甚嚣尘上,拒绝世俗污浊。在盈盈咫尺的天地之间,养就文人的一身傲骨。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灵魂是洁净的。但"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也注定了一生孤寂的命运。生前,没有高朋满座,权贵登门;身后,没有纷至踏来的游人看客。青藤书屋恪守着高悬挂墙的准则,独守文人的洁癖,独守文人的孤独,在老去的时光中,为文人坚持一片阵地。

书屋的两壁树清阮元题撰《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碑一方。后室北向,现已辟为徐渭作品陈列室。

在陈列室里,看到有徐渭的剧本《四声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四声猿》,是四个杂剧的总称,其中第一个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写的是东汉狂士祢衡被杀后,在阴司再次击鼓骂曹。历史上,祢衡以才辨与狂狷知名于世。作者倾注情感写这位恃才傲物的人物,让我们体味到奔突在作者心中的那股英雄短路相见的狂潮。作者狂傲不羁的鲜明个性,愤世嫉俗的反抗精神已跃然纸上。那笔下的祢衡,已分不清有几分是自己,有几分是他人。隆隆的鼓声,激荡着英雄对英雄的互为赞赏。作者为祢衡扬名,一吐快意,用他人的酒,浇自己心中的愤懑块垒。激越的鼓槌,一锤一锤猛击下来,哪一锤击在鼓面,哪一锤击在自己的头颅一声声的怒言詈骂,是对曹操,也是对现世权势。现实与历史已没有楚汉分界,真实与幻像完全混为一体。一面是目光炯炯,战场擂鼓震耳之声;一面是血流满面,头骨在利斧的撞击下,折裂断碎,揉之咯咯作响之声。创作的激情,焚烧着一切,也毁灭着一切。

疯狂是神对天才的领引。迷失了世俗的路,才能无所羁绊地走向人类艺术的巅峰。在巅峰之上,他的心灵只与上天亲近,回归本真,回归自我。抛却了世俗的理念,抛却了常人的循规蹈矩,一切交给心灵,于是,他笔下的诗文书画,带着他生命的狂野,走向极致,走向疯狂。走向后人不能企及的巅峰。

或许天才只是上天的宠儿,却是人世间的异类。在这个世界上只能收获属于他们的艺术成就,其他一无所有。他们要么不被人理解,要么遭人忌妒。茕茕孑立,踽踽而行。

恃才傲物,往往是才华超众之人据有的特点。才气也是底气。有了才气这碗酒垫底,傲视天下之物,还能在乎什么,还能把什么放在眼里。

狷介,不羁,落寞,孤独,像一群烈豹扑上来,噬咬住他最柔软的颈。创作了登峰造极的艺术,也意味着创作了自己的死亡。个性鲜明的天才,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不相容于他所在的社会,不相容于芸芸众生态。

陈列室陈列较多的是徐渭的书画。在绘画史上,徐渭开创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之先河。他的写意花卉可谓惊世骇俗。看过他的一幅梅兰竹,枯干虬枝,浓墨粗笔扫过。三五竹叶,一蓬细草,或重重涂抹,或几丝线条勒就。用笔狂放,不拘形似,自成一家。

再看看他的《墨葡萄图》吧,岂止是在泼墨,简直就是作者一腔悲愤在劈头盖脸地倾泻。枝蔓长藤上,一串串葡萄张扬着生命的野性与强悍。酣畅淋漓的笔墨,狂放不羁的气韵,向我们展示着作者胸中郁积的不平。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在我眼中,这些一把一把闲抛闲掷在野藤中的,都是古往今来文人的无奈辛酸泪啊。

一路江南之行走过来,在镇江北固山,看过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北固亭;在沈园,读罢陆游被迫闲赋在家欲罢不能的忧国忧民愤愤诗章。不禁感叹,文人何时才能不再有怀才不遇、投路无门的悲愤。

刚刚读过曾获大奖的报告文学《束星北档案》,这部作品在知识界、大学和政坛广为流传,作者刘海军是我们青岛日报社的资深编辑。束星北,这位中国的爱因斯坦,国际级科学大师,因其特立独行、恃才傲物,在中国遭到了封杀。最后这位极有天赋和激情的知识分子默默地离开人世。说实话,读完这部沉重的作品,我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悲哀。

除却上述这些都已作古的,那么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正在发生的呢。说说我们在西塘吧。三十晚上,在永宁桥拍照,邂逅一位来自上海的摄影师。他狂热地痴迷摄影艺术,在西塘买下一所民居,作为摄影创作基地。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他都乘车赶到这里,搞他的创作。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在永宁桥等待夜空中的礼花,到了八九点钟,想着热闹的电视春节文艺晚会,渐渐就没有了那份守住寂寞的耐心。待我们离去时,空寂的永宁桥上,就他一个人支着相机与静静的流水相守。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他的工作室,只见四面墙壁从天花板到地面贴满了他的摄影作品。他在上海一家摄影公司供职,由于对摄影的痴迷投入与出众才华,让他的同事们目光复杂异样。但他无暇顾及这些,一门心思就是想拍出好看的片片。他在西塘拍当地的手工艺人、理发师、修鞋匠……。那里的居民都熟悉了他的镜头,接纳了他,把他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在他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生活气息很浓的西塘水乡风土人情的摄影,那些作品显露了他的才气,其中的一幅黑白摄影作品,我后来在国家权威摄影杂志《人像摄影》上看到,当然,这是后话。告别时,先生说如果来青岛,需要帮助就找我们吧。说完留下住址与电话号码。

北京然名为青藤书屋,青藤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从书屋出来,见书屋南有一月门,进月门,小天井西首栽青藤一株,据说徐渭当年手植老藤早在康熙年间遭受雷劫,蘖生旁枝后,又枯木逢春,不幸于“文革”浩劫中再次被毁。现有青藤虽系后来补栽,如今已长得碗口粗细,满架枝蔓与书屋紧紧相连。

藤,是一种攀缘植物,它的生长要攀缘他物,仰仗他者。书屋的主人青藤居士攀缘的是自己的才气,仰仗的是自己的天分。在一个压抑个性讲究中庸的社会,一个文人超众的才气与天分,不及循规蹈矩的平庸更让他活得舒心舒畅。抑或一个社会,什么时候文人能仰仗自己的才华而扬眉吐气;恃才傲物,张扬个性,都不再被看作另类异数,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合理宽松有希望的社会。这个社会在精神上就会呈现出兼容并蓄,百川归海的大气魄。

离开绍兴时,留下一个遗憾――未能前去造访蔡元培故居。这遗憾就像书签,夹在了一本没有读完的书里。让我想去蔡元培故居的理由,是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个著名的思想理念让我想到了许多的问题。好吧,下次就接着青藤书屋这一页继续读下去。

(穿过幽长静僻的石板小巷,我们来到座落在绍兴城内前观巷大乘弄10号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书屋南有一月门,进月门,小天井西首栽青藤一株)

(迎面,三五石块成一假山,几株绿色植物点缀其间.山墙上嵌徐渭手书"自在岩"刻石一方.)

(青藤书屋内景 )

(徐谓)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