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火车吧 >春运 >春节习俗 > 福州游神风俗

福州游神风俗

来源: 火车吧 时间:2020-12-06 17:02:00
“游神”风俗活动“游神”活动由来

福州游神风俗1

神仙信仰是我国民众极富特色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福州民间神祇文化的氛围非常浓厚,地方神灵众多,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神灵已经成为福州民众心中的吉祥神。 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纵观福州闽侯、连江、长乐等各地的游神风俗,各有特色,相互区别,彼此关联;又与莆田、闽南、台湾地区的“妈祖绕境”,龙岩姑田“游大龙”等一些活动具有相似之处。游神是连江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农历正月的十五左右,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颜岐村游神以“社”为单位,用大轿抬着主神——五显大帝的神像,以及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无常、将军等竹制的“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届时村民们顶着竹制“骨”神像,抬着五显大帝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傍晚持续到深夜。

福州游神风俗2

福州游神风俗3

福州游神风俗4

福州游神风俗5

游神开始之前,村里各个家族会在自己祖厅摆好贡品,亮起红灯笼,点起贡香,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到时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所谓“接香”,就是在每个神像以及五显大帝前有人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以及用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 游神队伍的领队为本村颜氏家族最年长者之子,扛着大型琉璃花灯,走在队伍的最前端;走在队伍最后端的是抬着五显大帝的人群,轿子上面挂着抬轿人所属的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其前有传统锣鼓队奏乐,后有大鼓大锣之声回旋荡漾。中间依次是孩儿弟(又称胖胖弟和胖妹)、黑白无常(一高一矮)、四大将军、太师与书生;他们后面分别跟着不的“社”的游灯队伍,有一些“社”是装扮成“八仙”、“八将”、“七仙女”;值得一提的是,游神与游灯相结合是颜岐元宵节活动最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孩儿弟、黑无常是矮个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比较活泼可爱,孩儿弟是给每家每户拜年的主角色;而四大将军等一些大人物,则表现的比较严肃稳重,主要表现之一是规定走路步伐为“将军步”。列队的神灵,以万世不变的神情巡视着它的“疆土”,保佑着它的村民。从游神队伍最前端到最尾端相隔数里远,游灯队伍的灯火璀璨,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犹如长龙盘踞乡间,十分壮观。

福州游神风俗6

福州游神风俗7

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游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记得我小时候去游神,是自己自备花灯,是纸作灯笼,里面点着蜡烛;要是遇到刮风下雨的话,蜡烛就会熄灭,这给游神队伍带来很多麻烦;各神像的衣服也比较破旧,而且大帝的主座是木质的,做工比较粗糙。 后来灯笼发展成玻璃做的,对神像的衣服作了更新,对大帝的主座也做了相应的改造。近几年的游神队伍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游灯队统一换成灯光制作,游神的人们都穿着统一定制的帽子衣服,各神像身上的衣服有了质的飞越,大帝的主轿也变成了铝合金嵌玻璃,有霓虹灯装饰的大轿子。但是,似乎游神的人群没有以前的多,这可谓是遗憾之处;欣慰的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在游神期间回来参加。

福州游神风俗8

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可是游神的本质没有变,其所寄托的愿望和意蕴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后人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风俗遗产的同时,还要深入的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在个人看来,“游神”这项风俗活动蕴含的文化气息主要有以下几点。归结首先,“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传统的风俗活动,是福州民间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福州文化的独特性。其次,“游神”活动大大地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这也使得“游神”活动超出了本身作为文化民俗活动存在,突显出了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免责声明:火车吧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关于火车吧 源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订票 隐私原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QQ:151219695 联系邮箱:151219695@qq.com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com